1025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新都区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承办,新都区第二中学、新都区旃檀中学协办的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推广暨教学研讨培训活动”在新都二中盛大举行。该成果来源于成都市2014年度教育科研基础教育研究类重点课题《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课题编号:2014GZ03,获得2017年度成都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是我院教育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副主任陕昌群担任课题负责人的一项科研成果。该成果自主申报,经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调研用户需求推荐在全市推广。

会议特别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教授莅临会场指导点评并做作学术讲座。成都市教科院教育信息资源数据中心陕昌群副主任、教研员戴金芮,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陈军老师,成都市教科院高中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生物教研员郑达钊、英语教研员黄正翠,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唐联珍,新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钟超福新都区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主任陈文昌,副主任黄贵华、范建成、姚国章,新都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刘锦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课题主研、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莉主持会议。


活动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题组参研老师与新都区老师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第二部分是两大观课系统的观课和专家议课;第三部分是课题成果汇报;第四部分是专家讲座培训。通过这四部分全面展现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并助推引领推全市智慧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已经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也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低阶认知目标和高阶认知目标兼顾达成与协调发展;教研体系及其发展有方向的变化和新的引领。在此背景下,初高中六堂三科同课异构,均采用平板电脑系统教学,展示课题研究具体成果。同时采用益教网课堂观察评价系统和面向智慧课堂的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进行课堂观察。

第一个分会场,旃檀中学的罗玉波老师和金苹果锦城一中的欧林阳老师分别展示了初二物理课《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两位老师课堂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数字环境下新技术和课堂的深度融合取向,是对问题导向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有效探索。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唐联珍对两堂课进行及时点评,认为都体现了技术的适切使用,及时反馈,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调整,让教学更精准高效。

初中物理分会场


第二个分会场,新都二中的高婷老师和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的谢朝富老师分别展示了高一英语课《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教学中学生充分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思考、提问、自主探究以及反馈,教师则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课堂体现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成都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黄正翠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黄正翠老师肯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前置学习、实时互动和评价参与中的作用,同时对两堂课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她认为信息技术应用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新兴事物,期待老师们用更大的想象空间去填补空白。

高中英语分会场


第三个分会场,新都二中的李艳芳老师和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的刘松领老师分别展示了高二生物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同样运用平板电脑,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提升教学效益,实现了教学中的信息快速反馈,加强了课堂中的针对性。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生物教研员郑达钊老师充分肯定了两堂课程的意义,认为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使教和学的个性化成为可能,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化设备与平台,使之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在数字化背景下一对一的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分会场


益教网课堂观察员与iFIAS课堂观察员均对六堂课进行了分析评价,益教网课堂观察员基于课堂教学结构、认知层次以及课堂行为三方面开展观察分析;iFIAS课堂观察员基于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有益于教学的沉寂以及技术这四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他们分别根据观察所得数据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作出总结、提出建议,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活动第三部分,是课题成果汇报,由一个课题成果总报告,一个学校实施情况分报告,一个学科应用分报告构成。课题负责人、成都市教科院教育信息资源数据中心陕昌群副主任用历经了两年半的课题实践经历向与会人员做了成果汇报。陕昌群副主任带领了10所学校、25位教师,在7个学科、8类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获得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她强调了课题研究的重要背景及意义,并从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物化成果展现了课题取得的重要成效,该课题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使个性化教学成效初显,同时推进了区域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并辐射引领周边省市。这些成果促进了大家对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个性化教与学的新思考。


陕昌群副主任课题成果汇报:《拥抱个性,走向深度》


课题主研、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周英和课题参研老师成都市盐道街小学语文教师张家艳分别与参会人员交流了课题研究学校及学科经验。周英校长讲述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生态教学系统构建的意义、困惑、方式与愿景,她认为要坚持“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两个转变,同时通过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共学与课外拓学构建新型课堂;张家艳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分享了语文BYOD项目应用的实例,她通过组建小组、尊重差异、学习主导、多样评价、反思成长这五种方法找到了BYOD新型教学模式在她的课堂中的共生与融合。

周英校长汇报:《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生态课堂》


张家艳老师汇报:《语文BYOD项目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教授就智慧课堂给大家带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智慧课堂实践的现状与反思》。 李玉顺教授与一线教师交流了关于智慧课堂的困惑,并进行及时解答。然后,李教授从时代脉搏——迈向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进程开始,分析了课堂教学40年变革的反思,进入智慧课堂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两大挑战以及反思这四个方面,向大家传递了他对智慧课堂的理解与思考,他认为未来我们要更好地实践智慧课堂,需要面对三大挑战,即对教与学的发展性理解、高可用性的技术环境、需要持续发展的教师专业能力。他指出,“智慧课堂”是技术丰富环境下的现代化课堂,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追求育人模式创新的变革性课堂!“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研究与学习科学研究成果融合共生驱动的理性课堂,是迈向“重新思考教育”所感知的时代课堂!

李玉顺教授讲座:《智慧课堂实践的现状与反思》


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陈军老师对活动进行了简要总结,并进行现场测评。她对本次成果推广及培训会议内容的丰富度表示肯定,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期待未来能将成果推广到更多学校和平台,同时祝愿成都市信息化教学能够越走越好!

陈军老师总结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正在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面向“教”的精准与优化,面向“学”的深化发展,可以再造教学流程,是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教”与“学”重构的深度课堂,这对我市智慧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市)县教研部门及市直属(直管)学校教育科研负责人、信息化负责人,高中生物、英语,初中物理教研员、教研组长,成都市未来学校相关负责人,全市开展平板电脑教学学校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