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单独招生改革能否挽救高职院校生源危机

  4月8日,江西各地市教育局和高校都收到省考试院下发的一则《关于做好江西省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今年江西继续开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试点院校扩大到50多所高职(江西总共50多高职院校——记者注)。这些高职被要求,4月9日至15日完成考生报名工作,逾期不再受理。招生计划被控制在年度招生规模15%至20%之内。

  对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南昌职业学院这些民办高职学院而言,今年终于进入了“高职单招”的队伍。去年刚开始试点的17所高职院校,除了一所民办高职外,其他都是公办的高职院校。

  对这次改革试点的意义,江西省考试院认为:开展单独招生试点,对试点学校而言扩大了生源范围,可以争取更多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专科)院校,并实现多元录取方式;对考生而言,多了一次入学考试机会,高职单招考试更具有针对性,高职教育主要侧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能让考生全面发挥自己长处,让考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深造的机会。

 

  生源连年下降 江西几乎所有高职都加入“单招”

  在江西科技职业学院的创建人于果看来,这项改革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他认为这项改革顺应了教育规律,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特点,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而且让高职院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吸引考生报考,在一定程度上招收自己需要的特长生。

  于果的评价,被其他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认可。对众多高职院校而言,生源一直是心头之痛。更雪上加霜的是,如今的生源呈每年下降的趋势。江西省考试院给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江西省实行分类考试改革,本科兼报高职(专科)和单报高职的考生总共9.8万人,只占普通考生数的36.57%。

  刘老师曾经是南昌某民办高职的招办主任,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高考生每年在减少,2008年,江西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有38万,到2012年,已经下降到26万人。而社会、家庭普遍对高职院校的歧视,使得高职的生源基本集中在末端学生。刘老师解释“末端学生”:成绩是末端的,家庭条件也是末端的。

  对这些“末端学生”的生源争夺也日趋激烈。一到招生季节,这些高职院校就组织几十个招生小分队,深入那些二线城市的普通中学,与学生面对面地宣讲学校的优势和优惠的招生政策,还有专门的车辆免费接送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参观,招生服务无微不至。

  今年的《通知》将单招的试点范围扩大到江西几乎全部的高职院校,对此,江西省考试院普招处对中国青年报答复道:是为了应对高职专科院校越来越严峻的招生形势,帮助这些院校尽可能完成招生计划。

 

  7天完成报名 大部分高职没有完成计划

  社会舆论普遍认为,高职单招给高职院校获取生源增加了机会和渠道。然而对这50所高职院校而言,好事却没有办得“叫好”——《通知》出台后,仅仅留给高职院校7天的操作时间,从而引发了一些抱怨声。

  刘老师告诉本报记者:8日公布《通知》,15日就要求单招报名结束,留给学校的操作空间非常小。在接到《通知》后,刘老师所在的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开会、部署、组织老师出考题、走进中学做宣传。“我们学校的反应算是快的。很多高职院校因为没有时间准备,基本放弃这次单招机会了。”

  据记者调查,这次新试点的高职院校没有一家完成招生任务,在截止报名的当天,刘老师所在学校才收到60多人的报名表。而江西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才收到200多人的报名表,远远达不到规定的计划数。院校的负责人坦承:有些仓促,但学校会逐渐适应,明年应该会好多了。

  对于此次单招时间如此仓促,江西省考试院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今年高职单招扩大了范围,省教育厅需要研究批准,所以8日才公布信息。而15日就报名结束,是因为按规定参加单招考生录取后,一律不得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录取,也不参加统考的考场编排。而全省普通高考考场编排时间是5月初,所以单招报名时间必须在4月15日前结束,否则会延误整个高考工作的进程。”

 

  对高职的歧视不变 改革就始终会“雷声大雨点小”

  刘老师作为特别有经验的招办主任,被紧急派往一些县城中学宣讲单招政策。刘老师称,自己每次进中学做招生宣传,都是在讲如何理性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理念,引导中学生清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在一所市级中学宣讲完单招政策之后,当晚,刘老师接到五六个学生的短信,向他咨询学校的优势专业情况。这让刘老师欣慰。但没过两天,刘老师又接到这些学生的短信,抱歉地称“我很愿意报考你们学校,但父母不同意,坚持要我参加高考”。

  在《通知》的录取要求中有这样的规定,“考生录取后,一律不得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录取”,这成了学生家长放弃单招的最直接理由。

  刘老师说,对高考无条件的“崇拜”以及对高职的歧视让学生和家长顾虑重重。家长和学生还是认为高考正规、保险,而且“他们还想通过高考考进本科院校,他们认为高职是实在没有办法才报考的院校”。

  刘老师说,有些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还有很多不理性,他们不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挑选学校和专业,有些高职的专业优势很明显,被行业的认可度也很高,但家长们宁愿孩子去一所不知名的本科院校,学一些孩子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也不愿选择高职院校。

  而对一些中学而言,高职的录取率没有算进学校的升学率,他们希望更多的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同时,组织学生参加高职单招,对这些中学而言,不仅打乱了他们正常的教学规律和高考氛围,而且还要派出相当的老师去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学生的安全、人力及其他成本的支出,都让一些中学对高职单招呈消极应对态度。

  刘老师说:希望高职单招能促进招生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但如果社会和家长择校和选专业的观念不改变,对高职院校的歧视不改变,这项试点改革就始终会“雷声大雨点小”。(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年4月25日;作者:李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