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群智众筹 共谋发展
——成都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咨询会 顺利召开

为做好成都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的顶层规划,完成2020-2021学年度计划,10月9日下午,成都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咨询会在成都教科院C栋学术二厅顺利举行。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兆鸿,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信息中心原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维明,成都教科院副院长李洪兵,成华区电教馆副馆长李微波,泡桐树小学西区副校长刘恋,新华文轩成都数字学校总监李蔚等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此次咨询会。成都教科院院长助理黄祥勇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李洪兵院长指出,成都成功申报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既是受到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收到的一种责任和鞭策,我们必须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此次会议希望通过向智者问策、向专家咨询,群智众筹、集思广益,以实现广泛征求意见,周密全面思考,做好实验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落地实验区建设各项举措,力争取得前期的阶段性成效。

在专家咨询阶段,黄祥勇院长助理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2020-2021学年度建设计划。他分别从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工作进度及工作举措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实验区建设顶层设计与实践工作思路。全体与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实验区建设市级操作层面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成华区电教馆副馆长李微波提出,实验区建设要完成三个任务:明确方向,聚焦课堂与教学模式改革;立意长远,整体思考三年后的建设成效;梳理现状,不断总结凝练并加以改进。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维明主任谈到,一是要精准对接教育部文件精神,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究学校育人模式转型和学校共同发展模式;二是要思考总体工作思路,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资源持续供给的教育新业态,充分体现建设理念、方向、原则和路径;三是要规划好项目建设,信息技术2.0时代,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任务,做好“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大平台建设,构建支持基于教育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技术和环境条件;四是做好条件依托,或利用改造,或提升重构,构建链接全国、覆盖全省市,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发展的新体系;五是实验区建设计划应精准体现核心教育理念,突出工作目标、核心和重点任务,以创新应用驱动建设的基本原则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建设。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兆鸿提出建议,从新教育体系层面构建实验区建设目标与思路,来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从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层面,做好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的整体规划;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教学服务模式供给层面,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评价;从教学创新、资源供给和环境选择、课堂组织和课后引导全过程评价等方面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从智能技术感知、采集和监测校园环境信息方面了解实时教育动态,整体推进教育政务服务;从组织机构、人员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做好实验区建设的整体规划。

泡桐树小学西区副校长刘恋从实践层面提出,信息化实验区建设需要部门联动,促进学校与区域的整合发展;利用好云平台,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历程,实现“大数据画像”和系统数据之间互通有无;生态变革,支持学校课程、教育治理、教师培养、家校共育等各方面的发展。

新华文轩的李蔚总监、成都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陈进、科研室主任陈宇燕、高中室主任王秉蓉、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博士、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教研员谢青琰博士等专家依次从现状摸底、整体规划、机制建立、模式建构、发展主线等方面,为实验区建设积极出谋划策,提出工作目标与工作推进、工作措施的匹配,重视程度实验的价值,有效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富集,开展伴随式的实践应用研究,打造实验区建设的成都模式,实现“一年发声音,二年做检验,三年百花齐放”的实验区良性发展样态。

院长助理黄祥勇做会议总结。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咨询建议表示感谢,并指出下一阶段的实验区建设方向:一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思考成都实验区建设在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的价值和意义;二是以课题研究带动实验区建设,撬动区(市)县和学校的积极性;三是持续开展广泛的调研与座谈活动,形成整体推进的总方针和纲领。成都教科院将借助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的契机,积极筹划、主动作为,为打造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贡献教科研力量。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