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深耕课堂 让数据导航
——“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成果推广会顺利举行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清红院长主持的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成果荣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成都市教育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1018日,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七中承办的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会在成都七中顺利举行。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省、市及区(市)县教育局、教研机构相关研究人员,学校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成市教育局副局长赖石梅、省教科院科研管理所所长王真东研究员、成都大学周小山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成都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处长曾晶主持。

赖石梅副局长高度肯定了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课题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她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上,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成果正是基于此。自课题开展以来,以远程教育模式,辐射到了四川省、云南省等八省一市 238 所学校30余万师生,体现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战略的使命担当,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成果推广,让更多的教育同行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开展基于大数据下的远程教育研究,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赖石梅讲话



成都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曾晶主持会议


成果负责人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清红院长详细介绍了成果背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创新点和成果效益。成果主研团队18年来致力于破解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难题,走出了一条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入融合之路。他认为,成果旨在探索出一种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将大数据深度应用于远程教育全过程,通过数据导航,突破数字鸿沟,实现群体性的个性化精准教育。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介绍研究成果


成都七中易国栋校长作了《身为名校不辞担当》的发言,作为前端学校,成都七中教育改革与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都七中主动寻求课堂教学形态的深度变革,从2002年开始远程直播教学,2013 9 月开始 未来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两年又启动了云端学校、泛在七中建设,一脉相承地走在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的探索道路上,体现了一所百年名校的胸襟和担当。

新津中学校长万远洪作了《好风凭借力,助教育腾飞——新津中学借助大数据背景下远程教育模式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发言。面对学校优质生源严重流失的困境,新津中学借力远程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完成对教与学量与质的监控,精准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教学数据反馈的及时性、整体性、过程性和个性化,使群体性的个性化精准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开启了网络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新教学、新课堂、新课程的探索征程,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学校的品质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

参会教师现场体验了成果所开发的未来课堂系统、观课云等核心技术,对未来课堂系统数据实时反馈、观课云常态化记录教学组织、内容与学习行为数据等功能进行了切身的体验。

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中心主任周涛教授指出,该成果有三大亮点:一是教育理念先进,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在线课堂辐射更多的学生;二是实践先进,成果针对当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痛点,明显提升了边远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三是技术先进,通过视频图像分析、数据实时反馈等手段,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未来希望通过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果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成都大学正校级调研员、周小山教授从教学论角度对课题成果进行了点评。周教授指出,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该成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准教学的实现:通过未来课堂+直播”“翻转课堂+录播两种基于大数据的远程教育模式,从实质上改变了远程直播教学的课堂形态。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大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实践,探索了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分析,将班定步调与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协调起来,将共性要求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最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所所长王真东研究员高度肯定成果的价值,指出成果研究中的数据全程采集”“多项交互”“数据挖掘”“关注全体等亮点。同时,他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高度重视教学成果推广的价值基础教育研究是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结合,成果要转化成为模式、决策等,要大力开展对成果的再认识和再研究;二是当前学科教学研究要走向证据和经验相结合的转向,要关注实证研究;三是要努力实现公平的教育,让前远端不同背景的人享受公平的教育。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所所长王真东研究员作会议总结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