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名师工程”数控专业学员在电力设备公司学习。资料图片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工程于201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启动。几年来,“名师工程”打通各中职学校尤其是行业性较强中职学校间的“隔离带”,通过“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途径,为打造“广西中职名师”架起了桥梁。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蒋菲 张兴华

  不久前,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部主任许平得到走出广西的机会,远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培训一个月。和许平一样,广西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通过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

 

  开展“五阶段一体化”培训

  2008年以来,随着职教攻坚计划的实施和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广西职业教育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广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

  为探索一种适应中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师资培养方式,解决“师资”这一制约广西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应运而生。作为此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对经过遴选的100名培养对象正在进行为期5年的“五阶段一体化”培训。

  据项目负责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文萍介绍,遴选工作启动后,符合条件的候选教师有近200人。“令我们吃惊的是,这些经过层层选拔的中职教师,有的从未参加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学习,有的从公共课教师转岗成为专业教师,专业操作技能非常欠缺。”

  为此,广西师范大学将来自17个中职专业大类的100名学员聚集到一起,采取“五阶段一体化”和“双导师”培训模式,按照职教理论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带课题企业研修、示范性教学与研讨、综合性辐射五步骤实施培训。通过邀请国内职教知名专家、组织学员赴东部地区优秀院校学习,采取“教育专家+企业行家”的“双导师”模式对学员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规划进行引导。

 

  走“专业+行业+教学”之路

  许平在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了19年,来学校前他在柳州机械厂车间一线工作过,在柳州发动机厂做过职工的岗位培训,多年的职业教育经历让他感到要成为一名好的中职教师并不容易。2012年,许平和“名师工程”学员一起到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集中培训,到企业中汲取养分。许平说:“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理念,给我的教育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回去后,我也要在专业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训室要按企业工作站的模式去建设,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有更多参与的机会。”

  同样,通过培训找到教改方向的还有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伦洪山。通过培训,他主持了国家中职示范校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技术与实现”的课程资源库建设,组织教师进行实训教具自制和改造,为学校节约投资近70万元。

  “名师工程”的另外一项突破是学员要“带课题下企业研修”,这一做法使学员实现了专业技能、行业经验与教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我们这次到企业和以往有所不同。”桂林林业学校教师王继煌带着课题到桂林市绿化工程处进行岗位研修,结合在园林企业的调查研究,回校后进行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开发,组织编制了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和教学素材库,还担任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编。

 

  名师学员基层“传经送宝”

  “你们播下了一粒种子,孕育了仫佬山乡的职教希望。”这是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韦校长在“名师工程”学员送教巡讲结束后向讲师团表达的心声。和韦校长一样,广西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从“名师工程”的示范教学及区域辐射等活动中获益。

  “我们能带动和影响一批志同道合的职教人,感觉很幸福!”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刘继红如是说。

  为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名师工程”通过组建教学研讨工作坊、团队巡讲等方式开展送教活动,2013年组成10个教学研讨工作坊,面向中职学校开展示范课教学。送教学员莫海燕主讲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吸引了百色市及周边地区中职学校的教师前来听课;广西商业学校教师吕志宁开发了“电话营销”等20门校企贯通的培训课程,“电话营销”利用岗位一线的案例情景创设冲突、制造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把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获取导向工作世界,实现“上课如上岗”的效果,受到中职学生的热烈欢迎。

  一名听课的中职教师说:“一直以来,我难以找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通过现场听示范课,感触很深,原来中职学校的课还可以这样上,真希望这种‘传经送宝’活动能经常开展。”(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15日第6版;作者: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蒋菲 张兴华)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