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两者之间顺畅地实现互通互融,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及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导与保障下,中高职衔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5年,天津市率先实行中高职衔接“技能优胜晋升”模式,凡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免试直接保送到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而北京作为第一批中高职衔接试点省市,目前也已形成五年一贯制、“3+2”或“3+3”模式以及三校生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升入高职院校等中高职衔接模式,但总体规模不大。2009年,广东省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到2012年,参加试点的高职院校有32所,规模逐年扩张。此外,广西、河南、湖北、海南、浙江、江苏等地的中高职衔接也取得了较快进展。但整体来看,中高职衔接在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问题颇多,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想状况差距甚远。

  1.问题:教育层次价值取向的社会共识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被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甚至是政府视为“次等教育”,这种教育层次价值取向的社会共识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高职院校嫌弃“中职生源素质较低、难以管理”而不愿意多招。这些现象及观念使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困难重重。

  对策:本于教育原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类型价值的共识。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本于教育原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类型价值的认同,可以借鉴英国“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理念,确立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同时,提升一线劳动者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创造条件,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通道,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衔接平台。

  2.问题:专业设置的契合度较低,中高职衔接缺乏基础支撑。

  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在于专业的对口衔接,这决定着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衔接上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是2010年新修订的,专业数增加到321个,而现行高职专业目录仍是2004年修订并颁布的,目录分设19个大类、78个二级类、532种专业。中高职教育专业目录设置的时间、名称各不相同,且专业设置的口径宽窄不一,专业名称、分类、要求也不规范,高职专业数量远大于中职专业数量,这使得中高职衔接的基础非常薄弱。

  对策: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衔接的契合度。

  专业设置应根据职业、行业、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中职的专业应更加针对职业,可以按照职业岗位设置,划分更细、知识面更窄;而高职的专业针对的是岗位群,专业划分可以较粗、知识面较宽,高职专业的设置应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中高职专业衔接宜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这样可以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

  3.问题:国家职业标准与就业准入制度薄弱,中高职衔接缺乏政策支撑。

  中高职衔接首先应是培养目标的衔接,即预期的工作岗位的层次衔接,而工作岗位的科学定位在于国家职业标准。我国的国家职业标准由于在制定过程中缺乏行业协会、企业的参与,制定程序简单,职业分类不尽合理,职业标准的覆盖率、权威性、实时性有待提高,因此难以全面指导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另外,《劳动法》并没有规定在一些行业实施“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也没有规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与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中高职教育在系统内的有效衔接。

  对策: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实行行业就业准入制度,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应将职业标准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认真倾听来自行业、企业、理论界的声音,参考国际职业分类标准,形成动态的、精细化的职业标准制定过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技能型岗位应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指导行业协会规范本行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和技能等级薪酬参考标准,建立技能等级与学术研究等级相对应的资格聘用制度。

  4.问题:课程结构衔接错位,中高职衔接缺乏内涵支撑。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理论上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应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对口专业设置课程,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但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沟通欠缺,各自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课程结构错位更加严重,专业课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教育资源浪费。

  对策:做实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教育微观衔接与内涵发展。

  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必须以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为前提。中高职院校应联合行业协会、企业、职业教育学者、课程专家共同商定、系统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出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不同培养规格,然后再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出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

  5.问题:中高职教育科学体系构建缺位,职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支撑。

  在学制衔接上,职业教育体系无法与普通教育学制的上下衔接相媲美,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仍然是一道屏障。学制体系的缺失导致高职高专毕业生无法实现层次上移,使得中高职衔接的通道受到严重阻碍。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社会对不同人才层次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最终使得职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对策:构建科学体系,搭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从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来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基本上都归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要想构建出我国完善的中高职教育科学体系,必须尽快改变学制衔接向本科层次上移的困境,搭建出中职和高职、本科、研究生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3日第6版;作者:孟源北,作者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