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聚焦幸福体育,做幸福体育人
——于素梅博士应邀为成都市体育教师作专题讲座

  为了解教育新动态、把握教育新方向,提高体育老师对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解,4月19日,应成都市教科院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素梅博士为全市体育教师做专题讲座。

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684.JPG

  本次培训采取各区(市)县、直属(直管)学校线下集中、线上参培方式,由四川天府新区教科院承办,四川省体育教研员谭步军、天府新区教科院副院长张超、各区县体育教研员、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近5000人参会,会议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罗亚和老师主持。

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720.JPG

于博士走进学术厅,全场掌声雷动,“粉丝”捧上鲜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该何去何从?我们又该从哪里寻找突破?于博士将以《如何打造幸福体育课堂》为题与成都的体育老师们作了阐释。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是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动需求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基于一体化的基础理论背景,更基于儿童青少年对幸福体育的期待。“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其内涵和形式与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有何异同?于博士的讲座围绕“为何打造幸福体育课堂”和“怎样打造幸福体育课堂”两个方面展开。

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769.JPG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体育课程一体化从理论创建转化成实践应用的创新性课程模式,是连接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落实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反复强调的战略要求,也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体育属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让学生感悟体育的魅力、享受运动的乐趣,精准地增强体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坚强的意志。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体育课堂应该是指向幸福的课堂、感悟幸福的课堂和追求幸福的课堂。打造幸福体育课堂的过程中:注重“一体化”的课堂(呈现结构化)、体现“乐动会”的课堂(拥有精气神)、强化“高质量”的课堂(把握精准性)、把握“四个要”的课堂(强调全面性),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运动,人生也会因运动而更加精彩,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服务幸福人生奠基的工程也将会更富有价值。

  培训中,于博士重点解析了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多元内涵与基本特征,认为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具体而言,不仅突出政策导向,也强调课程的服务性,注重促进全面发展的时代性。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聚焦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等的多元整合,其中,纵向衔接主要指的是课程内容;  横向一致是相对的,主要是基本运动能力,也包括“定级不定项”的专项运动能力; 内在统一多指目标维度知、能、行、健的统一性; 形式联合聚焦组织形式、修学类型等的多元化联合实施。一体化体育课程呈现科学性、系统性、衔接性、适宜性等基本特征。

C:UsersdellDesktop培训�A2A0894.JPG

  此次讲座于博士风趣幽默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演示,分享贴近教师们切身体验的实际案例,给予的教学和工作中可操作的建议,与会的老师们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记得详尽,感触多多收获满满。

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832.JPG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801.JPG

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760.JPG C:UsersdellDesktop培训照片�A2A0785.JPG

  从幸福到幸福体育,再到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幸福走进学科的过程,更是体育课程因追求幸福而使该学科得到更完美诠释的过程。此次教研活动,对老师们是一次心灵的启迪,是一次教育思想的转变,老师们对幸福体育有了更深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建造幸福的体育课堂,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幸福人生奠基。

C:UsersdellDesktop培训�A2A0920.JPG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