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重要信息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华社2014年01月0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袁贵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教育部网站2014年01月06日 袁贵仁部长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教育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研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启动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把校园网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三部委发文要求各地消除县镇中小学超大班额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2日 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为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育“补短板”。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已修订颁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各省也制定本地区的办学标准,各地可依此做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教育部也将拟定具体指标、实行动态监控,反对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建设“豪华学校”。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三部委近日联合发布了《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2年全国农村初中生均经费达到7906.91元,比上年的6207.10元增长27.38%;全国普通初中的数据为8137.00元,比上年的6541.86元增长24.38%。

 

  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10日起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

  新华网 2014年01月07日 从10日起,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可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业务,省内转学也应按此办理。学生转学仅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在网上进行。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完毕,学生信息入库工作进入收官阶段,除对接省份外已实现全国联网,待学生核心数据与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系统比对工作完成后,教育部即为学生配发全国统一的正式学籍号。在此之前全国学籍系统联网试运行,已为学生分配了临时学籍号(贵州学生已获正式学籍号)。使用正式或临时学籍号均可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教育部在近日下发的工作通知中对各地相关部门明确了跨省转学的流程和办法,并要求将其他各类学籍变动也应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管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的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开向社会作出说明并明确承诺的时间。

 

  触摸2013教育之变

  《新民晚报》2014年01月08 日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们可以确信,教育民生之变,正无处不在地发生着。教育之春,正在阳光与雾霾的交织中,悄悄释放着缕缕清香。

  【画面】太空授课天地互动

  背景 太空授课,是指在太空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点零四分零秒到十点五十五分零秒,共51分钟。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航天员聂海胜任授课助讲兼指令官,航天员张晓光任摄像。课程内容为展示并讲解太空中的失重现象等。

  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

  【声音】真正的考试始于明天

  背景 面对699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低迷就业市场的现状,在“史上最难就业年”里,马云的声音值得记取。

  2013年6月,马云亮相某商学院毕业典礼,面对毕业生做出如下表述:“今天,你们可以说自己毕业了,那只是在学习知识这阶段毕业了,真正的考试,明天才开始。所以,明天的大学是体验的大学,这个体验有点累,有气愤,有郁闷,有痛苦。真正的毕业,或许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你能微笑地离开,才算拿到了毕业证书。”

  【数字】PISA第一的背后

  背景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每三年一次,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013年12月3日,上海教育部门宣布,继2009年之后,上海学生的PISA测试再次夺魁。上海学生表现优异,以数学613分、阅读570分和科学580分,在所有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并再次呈现出上海义务教育校际差异小、均衡程度高的特点。

  但是,第一的背后是上海学生平均每周做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同样位列世界第一,比所有参与国家平均值高出近一倍。导致学生负担重的原因在于学生校外学习时间过多。

  【政策】招考改革框架已定

  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招生考试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

  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披露,在总体方案框架下,将陆续出台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我国将改革统一高考,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并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

  据悉,2014年上半年,国家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各省(区、市)最迟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同时,高考改革应当遵循“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确保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事件】亡羊补牢当警醒

  背景 从多年前清华大学的朱令铊中毒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再到如今的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中国高校接连出现“同室操戈”的寝室悲剧。震惊之余,人们也在思索——大学生的道德和心理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称,中毒入院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存在嫌疑,并将其刑拘。2013年11月,该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晓边教授说,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死伤事件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

 

  各地动态

  北京市财政专项资金为中小学校投无过失责任险

  渝中教育网2014年01月02日 北京市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市财政支持下,市教委以每生每学年5元的标准,为学校投保无过失责任保险,有效控制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意外伤害风险。这是北京市2013年加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力度的五大举措之一。

  北京市2013年制定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达到“三提高、两确保、一下降”的目标。2013年是实施行动计划的第一年,除为中小学校投保无过失责任保险外,北京将体育卫生工作的评价权重由过去的5%提高到20%;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为远郊区县农村地区招聘专职体育教师,2013年招聘254人,为实施计划提供了师资保障;成立了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分析中心。

 

  深圳:面向青少年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上新课、赶进度

  《南方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深圳市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14年01月0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明确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与中小学联合办学、办班,不得以各类培训成绩与义务教育入学为名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有上新课、赶进度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培训行为。本规定所指的教育培训机构是指经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非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

  《规定》称,教育培训机构的每个培训项目应当配备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招聘教职工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教职工购买社会保险和安排年度体检,建立教师人事档案,面向青少年培训的还应当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若专任教师符合职称评审条件,可向市教育行政部门申报。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参加教师节先进评选的,将公办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规定》对收费情况、办学条件和投诉情况也进行了说明。

  教育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抽逃或挪用,不得跨年度收费。收取生均年度学费在2万元以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每学期(每半年)应当将学费使用情况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在接到退费申请或退费投诉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退费比例按《广东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退费管理办法》执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超范围办学,其招生简章和广告还要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教育培训机构设立分教点的办学条件不得低于相应培训中心的条件,分教点设立前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分教点应当由机构全额出资,不得对外加盟、出租。若违反规定设立分教点的,当年年检结果确定为“不合格”。

  对于违反《规定》相关条款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计入年检结果;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取消其办学资格。年检结果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连续三年年检结果为“基本合格”的,第三年确定为“不合格”。

 

  安徽创新管理制度让教师由“学校人”变“系统人”

  安徽教育网2014年01月06 日 最近一个时期,安徽省出台了诸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其中,教师“无校籍管理”的推行尤其令人关注,根据方案,教师将不再仅属于某一所学校,而是区域共享资源。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教师将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另外,安徽省还将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新任中小学教师实行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考试,同时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实行五年一周期注册,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安徽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生师比或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师资特殊配备政策。

  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安徽省这次改革的重点,在方案中,安徽省明确建立县域内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推进城区学校间、农村学区学校间的教师定期交流,实行县域内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工作。

  同时,安徽省还将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发挥好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额,增量部分用于发放其生活补贴。

 

  成都将推行公办教师退出机制

  新华网2014年01月08日 成都市教育局日前正式出台《关于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确立转岗、待岗培训、解聘和辞聘四种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渠道,以完善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成都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郭越中介绍说,该《办法》适用于成都市公办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师,以及学校在编职工和教辅人员,共约10万名教职工。

  《办法》共20条,包括适用范围、退出渠道、退出程序等。其中,对哪些情形下给予教师待岗培训、转岗、解聘、辞聘的决定,《办法》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等次或未能竞聘上岗的教师,将被待岗培训或转岗,而对每位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由其所在学校完成。此外,退出方式采取“合同退出机制”,即将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相应条款和内容格式化为合同内容。

  “成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退出办法,给教师提供改进和补救的空间和时间。”郭越中说,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先实行转岗这一退出渠道,并进行待岗培训。培训期间,学校为待岗教师提供不少于两次的竞聘上岗机会。不愿意转岗、待岗培训,或待岗期满仍然不能竞争上岗的,才由聘用单位予以解聘。

  为确保退出机制公开、透明,《办法》提出,符合校内转岗和待岗培训的,由学校行政会研究后实施,并报教师管理服务机构备案;符合校际转岗或解聘条件的,由学校行政会研究后,报教师管理服务机构审核,并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实施,学校提供事实依据和说明。

  《关于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前,成都已在部分区县先行试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约200名教师进入退出程序,其中有11人待岗、15人转岗、164人依法解聘(辞聘)。

 

  新疆4个边远县实行15年免费教育

  中国广播网2013年12月31日 在新疆,一些县市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后,将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据初步统计,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哈密地区伊吾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将城乡义务教育延长至15年(包括3年学前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所有投入均由当地财政解决。

 

  四川推出23个关爱留守学生儿童社会公益项目

  《中国青年报》2014年01月04日 2013年,四川推出了“因为爱、灯亮了”、“快乐学校”等23个关爱公益项目,建设留守学生之家5436所。

  2013年,四川按照“项目化、社会化”运作模式,搭建社会化活动平台,通过社会化整合资源,设计契合留守学生儿童现实需要的服务项目,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益基金支持、项目实施外包等方式,服务留守学生儿童。

  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在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寒假期间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工作做了安排,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留守学生儿童和父母团聚的时机,开展亲情陪伴送温暖、安全自护送快乐、亲情讲堂送帮扶、公益展播送祝福的“四送活动”。

 

  海外传真

  新加坡扩大教育储蓄计划

  《东方教育时报》2014年01月08日 新加坡教育储蓄计划自2014年起扩大受众范围,将多惠及两万余名年龄介于7岁至16岁的公民。12岁或以下的儿童每年将各获得200新加坡元,13岁或以上的青少年则每人得到240元。日后,就读回教学校、私立学校、在家自学(home schooled)和长住外国的公民都能获得与主流学校同龄生相等的教育储蓄资助。新加坡教育部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落实这项举措,稍后将公布更多执行细节。

 

  研究与评论

  成都:探索社区托管孩子或可解四点半放学之困

  日前,南京实施“弹性离校”,下午放学后,学校对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小学生实行“弹性离校”管理,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接孩子。此举尽管极大满足了社会需求,但也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隐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成都市通过社区免费托管、教育的方式或可解这一困扰。

 

  “弹性离校”加重学校和教师负担

  2010年起,成都市教育局对中心城区小学上下学时间做出规定:上学时间为早上8:30,放学时间为下午4:30。

  此举本意是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随之也带来家长接孩子的困难。小学低段的孩子不能自主回家,需要家长接走,而家长普遍要下午五六点才下班。

  这个“空档期”也催生出了很多社会托管机构,帮家长接孩子并照看他们。但良莠不齐的托管服务令家长为孩子们的校外安全担忧。许多家长提出让孩子留在学校写作业、参加兴趣活动的需求。

  为满足家长们的需求,成都市部分区(县)教育部门曾出台规定,要求老师放学后帮助照看家长不能按时到校接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但时间仅限下午4:30—5:30之间,且学校根据物价局规定收取低额的托管费。

  “说实话,学校和教师们都不愿意干这活。既要承担安全压力,又影响了教师们的休息。”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教师们也都有家有口,工作劳累一天,都想早点回家陪伴家人,或者抓紧时间备课、批改作业。

  对此,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钟樱深有同感:“学校放学后托管孩子,势必增加班主任的工作量,只要有一个孩子还留在学校,班主任就不能回家。”她说,一般学校放学后,都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而帮助家长托管不能回家的孩子势必挤占这些时间,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教育是公益事业,学校应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但学校不是‘无限责任公司’,更不是‘全托机构’。”成都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也谈到,目前学校揽下了不少教育外的责任,教师也承担了许多家长的职责,对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

 

  社区教育进场解学生托管难题

  如何管理这些不能立即回家的学生?成都市成华区率先想到了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去年3月,成华区在辖区学校推行了“学生430项目”,每天下午4:30后,免费为全区低保、单亲、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低年级小学生提供托管服务。

  “托管内容分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两类,即辅导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并提供手工、体育、影视等素质拓展活动。”成华区社区教育学院综合部部长罗凯介绍,该项目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占用学校教师放学后的时间,并帮助学校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

  虽然不少活动场所仍在学校,但实行“学校教育退场、社区教育进场”,下午4:30放学后,便由社区教育学院牵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学校教师即使参与也是以“志愿者”的身份。

  受成华区的启发,成都市其他区县也纷纷尝试类似的社区托管服务。锦江区利用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资源,在社区建立了免费托管服务;青羊区石人北路社区开办了“四点半学校”,管理费用均由社区补贴。

 

  需求大于供给,仅靠社会力量还不够

  由社区活动中心建立的“托管”机构,大学生志愿者或社会义工是其中主要的服务管理力量,他们担负起了“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职责。

  成都青羊区石人北路社区居民杜泽,是一名退休教师,听说社区开办了“四点半学校”,正在招募志愿者、义工,就第一个报了名。“我教书几十年,非常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退休后,仍怀念当教师的时光,社区托管学校帮我圆了这个梦。”

  除整合社区现有资源,成都市还积极携手社会公益慈善组织,为放学后的孩子们提供免费托管服务。香港寰宇希望集团与成华区教育局的合作便是一个成功案例。目前,该集团已在成华区建起了3个“学生430活动港”,为区域内城市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教育关怀和服务。

  “目前‘学生430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慈善组织捐助为主,3年来成华区财政已拨款416万元,在全区35所小学建立了托管素质营,服务学生近4000人。”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谢梅介绍,全市放学后有“托管”需求的学生还有很多,仅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远远不够。

  从2012年开始,成都市又针对部分家长和孩子对托管托教的特殊需求,引入有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在学校内开设低收费的托管服务和素质拓展。目前已为3000多人次学生及家长提供了服务。

  “对这种低收费项目,我们坚持一定要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坚决禁止违规补课和借‘托管’服务进行‘乱收费’。”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处长刘科表示,成都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小学举办“托管”服务的监管,一经查实违规办班或乱收费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2014年01月07日

 

  信息化助推幼儿园管理现代化

  张丽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园长)

  在幼儿园实施信息化技术,就是让孩子们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乐趣,促进教师职业化进程和提升工作效率;在幼儿园实施信息化技术,就是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现代型、新锐型家长,满足家园共育的需求。

  硬件设施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带给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肩负着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责任和艰巨使命。

  清晨,幼儿打卡,班级电脑同步显示幼儿头像;食堂电子屏实时变动数据,为各岗位工作提供依据。电子接送卡不仅是出入凭证,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各岗位登统数据的烦琐劳动,提高了幼儿自己主动入园、争当全勤宝宝的积极性;按时打卡,文明排队,义务巡逻,规范了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给幼儿园带来安全保障。

  操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当天的食谱和园所新闻;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系统时时记录幼儿园各角落的影像,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校园广播全覆盖,宝宝一日生活不同环节都有音乐和故事陪伴,让宝宝开心每一天。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介入,将平面静止的事物变得立体活跃起来,激发了幼儿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新元素,也给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幼儿园的各种功能室中,孩子们最喜欢去微机室,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

  网络资源的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2010年,我们开始尝试网上教研,连线幼教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园本教研,实施课堂实录抓拍,让授课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制作课件、视频、编辑报纸、更新网站成为教师们的拿手好戏。如今我们借助信息化建设,走在了智慧校园的前列:教师乐学善思,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共同提高,呈现出和谐、奋进、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社会声誉更加响亮。

  园所管理系统化

  幼儿管理中,炊事员和保健员根据电子屏显示数据定量分餐,合理配膳。各班出勤率自动排序,及时发现问题,有效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为量化考核提供真实的依据;录入体检信息,对幼儿生长发育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完善预防和监测功能。各班根据网页提示,每月集中为孩子们过生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爱。

  有句话说“网络是把双刃剑”,信息的传播挣脱了时间与地域的束缚,也淡漠了人际关系,我们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孩子们了解爱,感受爱,传递爱,回报爱。

  教师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通过视频、网站浏览各班级、各部门实时活动,网站后台的运营分析自动记录教师的各项常态工作,为年终择优评先提供依据。科室、班级之间通过校讯通、公共邮箱、网站等信息平台进行文件的浏览、传输,给教师提供最便捷的支持,降低教师工作量,实现低碳环保、有效的网络办公。信息化工作方式把教师们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一日活动的研究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档案管理中,我园的文书档案早在1998年就成为河北省第一所档案管理达到“省三级”的幼儿园。近几年我们把所有档案及保教所需物品及素材纳入电子管理,按需检索,省时省力。

  远程管理对于我们园一园三址的现实情况十分有利,因为我们全部通过网络,实现集团化管理,现在我们可以远程登录,看看各园址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此外,我们幼儿园作为河北省首批省级示范幼儿园,落实石家庄市教育局开展的“城乡结对、互助共赢”活动,以义卖的方式为牵手单位捐赠电脑,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方式远程帮扶,使其迅速从一个薄弱农村园,成为当地的龙头示范园,在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投入,给幼儿园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承接省、市级大型比赛和上级领导调研,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结识了众多专家和领导,得到最新的办园理念和政策支持,这些都对市二幼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家园共育一体化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积极拓宽家园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园合作的模式,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从而形成合力。

  网上报名、咨询尽显便利。为缓解家长“入公办园难”彻夜排队的现象,幼儿园实施网上报名、录取等程序。让通过审核的幼儿家长分批办理手续。

  远程视频、网站促进沟通。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家长可随时远程登录查看幼儿班级视频,了解孩子情况;也可登录我园网站,第一层是园级动态,园所介绍、公告通知,大型活动介绍;第二层是班级动态,有公告、新闻、教学安排等,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本班的保教活动;第三层是个人动态,家长为孩子记录成长的幸福时光,为孩子一生留下珍贵的回忆;点开教师博客,有许多有关教育的心得体会,有价值的文章置顶在园级网页中,供更多的人浏览。

  微校、QQ群、论坛、园长邮箱加强联系。幼儿园用网络经常给家长发送通知、育儿常识、温馨祝福等信息,让手机成为掌上家园。

  我们园有园级、班级QQ群、论坛,全部采用实名登录,答疑解惑,交流探讨。园长信箱、留言板则是家长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途径,这种开放式的沟通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监督力度,让家长和园长直接对话。《幸福兔》园报全部通过电子邮箱选稿编辑,发放给所有家庭,成为家园联系的又一纽带。

  网上沙龙、家长课堂增互动。我们幼儿园双委会通过网上家委会沙龙联系沟通,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在运动会、课堂上、郊游、阅读推广中提供志愿者服务,他们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监督者,更是支持者、执行者,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坚强后盾。

  家长指导中心、家长学校传真知。幼儿园通过网络平台指导中心向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并在网站资源包建立数字图书馆,每学期至少有50本有声图书专供亲子阅读,书能润泽心灵,更能启迪智慧。

  阅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乐读,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为此,每学期我们邀请专家利用多媒体开展阅读、视力保健、安全消防、指南学习等家长学校活动,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明方向。

  以上这些家园共育的方式,能和家长进行最直接、最透明的沟通,既增强了教师的师德素养,也消除了家园之间的隔阂,做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利用;家长更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从而尽己所能为幼儿园提供服务。

  爸爸进课堂带来了科学小实验;爷爷讲脸谱、唱京剧;妈妈带来《老虎拔牙》的童话剧……还有很多很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办社会和家长都满意的学前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01月05日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正当其时

  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少年是中国网民的主流群体。在我国,30岁以下的互联网网民占网民总数的54%。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置于为未来构建知识基础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他们是否拥有信息认知能力、使用能力、创造能力,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命运。

  今天,国家需要在理性主导之下进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划设计——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媒介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在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各个级次设立媒介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环节。

  今天,影响信息传播形态与模式改变的三大技术已经显现:

  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拓展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使得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达4.64亿。信息传播的物理通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二是智能便携终端的发展,它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社会渗透率达到55%。在各种智能便携终端上运行的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使人的多元社会需求不断延伸、得以满足。

  三是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它推进着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在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互联网已经把每个人都浸透在信息结成的社会关联之中,整个社会的运行已经被信息传播的强大作用维系。当信息的获取、传播、使用和创造已经成为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必须从事的基础社会活动之际,信息能力就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基础社会活动能力之一。

  20世纪前叶,西方新闻学者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是基于传媒业对公众的影响日益加大,面对公众实现信息权利和维护自身权益可能面临的障碍,为提高公众的信息能力而生发的建设性思考。时至今日,诸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经把媒介素养教育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计了相关的教育课程和训练环节。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已经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政策,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

  应重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在中国社会特定的演进过程中,媒体信息传播长期以来具有强大的从上到下的单向传播的属性,社会公众在信息传播实践中长时间处于被动位置。在这样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公民媒介素养教育就很难获得社会需求的前提。

  直到中国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变革和互联网的社会应用出现,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我国新闻传播学者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自那时以来,各界人士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表示了关注。

  然而,至今为止,中国仍然没有把公民媒介素养教育列入社会发展的运行设计。在国家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没有安排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程序。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信息总量的剧增,全球信息的互联,信息综合提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如何辨识信息,如何选择信息,已经成为人们面对的不同程度的专业困惑。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工具和专业技术应用也千姿百态地创造出来。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工具,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实现自身的发展追求,已经成为人们面对的不同领域的专业问题。

  当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到社会运行的各种领域、各个时段,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进步之时,各种侵害公民权利、损伤公共利益、践踏伦理道德乃至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也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表现出前所未见的新特点、新形态。如何防范网络侵害、卫护自身安全,保护自身权益,已经成为人们面对的不同级别的专业挑战。

  在经典的媒介素养的认知体系中,媒介素养主要是指人们面对大众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时需要具有的各项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质疑能力、对信息的评估能力、信息的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回应能力。

  这些认知至今仍然闪耀着它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光辉。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外延和内涵正在突破原有认知的边界,涵括着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内容。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Web2.0以来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信息传播呈现出的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未曾有过的情景。

  首先,公民个体信息的公共传播平台开始普及,公民媒体的时代到来了。今天,任何手持一部互联网手机的网民,就拥有了进行公共信息传播的全程技术平台。公共信息的传播已经不是职业媒体的专业活动,而正在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过程。

  此外,信息的网状传播结构形成,信息传播影响力的立体效应呈现。网络技术正在把每个人进行公共传播的能量开掘出来,这种个体信息单元的传播能量经由互联网连接形成的超越时空局限的网络结构急剧放大,形成裂变式效应。今天在公民个人的微传播平台之上,已经完成着个人的信息集散,个人的公共对话,个人的社会关系经营。

  第三,整个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推进着新的社会关联结构的形成,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超越时空位置和文化背景进行着新的社会关系的编织,利用网络技术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媒介素养,应该包括:了解信息传播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工具,拥有促进自身发展和贡献社会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辨识能力、信息生产能力、信息传播能力。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环境中,媒介素养应该成为今天社会成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基础社会活动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今中国具有必要性、紧迫性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设计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环节,人们只是依靠自身的感知与体验进行信息活动,这种信息活动就难免呈现出盲目和无序,以至使公民个人和整个社会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不仅个人可能在信息活动中支付各种各样的代价,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信息应用场域也难免出现与理性目标相背离的综合症状。

  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国家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青少年是中国网民的主流群体。30岁以下的互联网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54%。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大多数人置于人生的学习时期,置于人生成长的时期,置于为未来构建知识基础和工作能力的人生的重要阶段。

  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是否拥有信息认知能力、使用能力、创造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命运。

  今天,国家需要在理性主导之下进行国民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划设计。

  首先,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媒介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知晓媒介知识,信息知识、传播知识,帮助他们拥有获取信息、辨识信息、使用信息的基础能力。从中国网民的学历结构上看,高中中专技校文化水平以下的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79.8%,其中中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47.5%。这个庞大的群体今天几乎被涵盖在国家基础教育的范围内。

  此外,需要在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各个级次设立媒介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环节。今天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种专业教育的群体是构成未来社会中坚生产力的预备群体。这个群体不仅需要知晓信息传播的一般性知识,也需要知道信息传播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中的作用与方法,不仅需要知晓信息传播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技术与途径,也需要知晓公共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伦理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约束。

  从更广大的社会需求范围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覆盖全民,根据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群体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诠释信息、使用信息、交流信息和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需求,提供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设置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程序,提升整个民族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赢得来自全体人民的信息能量。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12月16日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