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重要信息

  中国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时期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5月20日 本报讯(记者 张东)5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又一重大战略性任务。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定不移地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袁贵仁指出,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政策制度、经费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是总结“两基”国检经验,深化职能转变、推进依法治教的新举措,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开始新的征程,面临新的目标任务。这次现场会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认定,表明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正式启动。

  袁贵仁强调,为确保如期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水平。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重要内容,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帮助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二要均衡配置,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保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实现区域内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三要完善措施,加强交流,进一步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要通过改善待遇、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建立健全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长期从教,从根本上消除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四要注重内涵,提高质量,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问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完善评价,完善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上学问题,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五要强化督导,科学认定,进一步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要认真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科学、严格、有序开展国家评估认定工作。注重发掘典型、总结经验,广为宣传推广,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营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良好氛围。

 

 

 

  教育部下发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改革培训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3年05月20日 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意见》主要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增强培训针对性、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培训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并要将这一要求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要根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

  在改进培训内容方面,《意见》要求培训内容贴近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实际,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50%。要求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国家将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在培训方式上,《意见》要求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

  《意见》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

  《意见》还要求各地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专职培训者要切实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国家建立培训专家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地培训者的信息共享和培训成效评估。培训者团队主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

  《意见》提出,国家将建设全国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国家级培训和各地培训的动态监测。同时,要求各地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国家还将制订培训质量标准,定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发布年度监测报告。国家还将把教师培训纳入对各地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四川拟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四川新闻网2013年05月15日 省政府出台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后年全省有望实现医保一卡通。

 

  □核心提示

  同等,出现多次。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城镇人员与城镇户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与城镇人口缴费标准相同,享受待遇相同;对已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给予和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

  四川将全面放开所有大中城市、小城镇的落户限制,同时力争到2015年在全省范围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今年新增城镇人口150万,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为农民工提供3万套以上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21.1万套(户)。

 

  □关键词

  城镇化。今年新增城镇人口150万。《意见》认为,总体看四川城镇化进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四川工业化水平,必须加快发展。《意见》提出的今年城镇化具体目标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新增城镇人口150万。同时,新增二、三产业就业岗位150万个。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为农民工提供3万套以上公共租赁住房。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8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达到2381万人、失业保险达到550万人,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住房方面,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21.1万套(户),其中改造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12万户。根据《意见》,四川今年将并轨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加快构建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把进城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对已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给予和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对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2013年全省提供给农民工的公共租赁住房不低于其房源总量的30%。

  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新区典范。城市新区建设方面,突出抓好天府新区,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和视野,打造新的增长极,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城市新区的典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合理布局和新增学校,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

  医保。后年全省或实现一卡通。社会保障方面,《意见》提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城镇人员与城镇户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建立完善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省级统筹,并力争到2015年在全省范围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与城镇人口缴费标准相同,享受待遇相同。

  落户。放开大中城市、小城镇限制。《意见》还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转户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成都市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完善落户政策,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全面放开所有大中城市、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最大限度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在城市和小城镇落户。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快实现持证者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意见》还要求,相关部门要建立绿色通道,为农民工办理城镇落户手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行政区划。增城市建制,推进撤乡设镇。此次《意见》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合理调整增设城市建制,增加中小城市和城镇数量,形成设置科学、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和撤县设区。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改设镇和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同时,深入推进撤乡设镇,探索扩权强镇试点,加快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2013年,完成符合条件的乡改设镇和镇改设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提高10%。

 

  新政解读

  全面提升新时期教师培训质量

  中国教育报2013年05月15日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非常重视,能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几年教师培训的情况吗?此次《意见》出台又有怎么样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对教师实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就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教育部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全员培训制度。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出台政策,推动各地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每5年不少于360学时,并对培训主要环节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二是“国培计划”项目引领。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3年来共培训骨干教师35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335万人,占96%。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定培训标准、建立“国培”专家库和资源库、开展匿名评估等措施,打出“组合拳”,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切实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三是推进培训改革试点。启动教师培训自主选学试点,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机会;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考核评优相结合;启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各地也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问题,与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相比存在差距,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接受更高质量培训的期盼。

  《意见》出台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地围绕培训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可以说,《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改革方向,将对推动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记者:与以往的要求相比,这次的指导意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答: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2年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明确了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任务,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提出了总体要求。《意见》则是在前期政策基础上,围绕培训模式改革和培训质量提升两项核心任务,提出指导性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硬招实招。二是政策创新来自基层实践,把地方首创经验经过研判上升为国家政策。三是反映课题研究成果,做到科学决策。四是体现以师为本,将教师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广大教师参训动力,满足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

  《意见》中有四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一是落实按需培训,应将此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二是强化实践性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培训者团队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三是要激发教师参训动力,通过推行教师自主选学和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将激励和规范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四是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创新培训模式;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记者:一个文件的出台,最重要的是落实。对于《意见》的落实,您有哪些建议?

  答:对于文件落实,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重视:一是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尽快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和广大教师了解文件的新要求,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二是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工作步伐,将文件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落实文件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特别是要推动教师培训模式的综合改革,立体化地推进工作,为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积累更多经验,实现更多突破。

 

  必须把2万亿元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用好

  新华网2013年05月20日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实现4%的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着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任务更突出,要求更迫切,社会关注度更高。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2万亿元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用好,让人民满意。近日,教育部启动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

 

  用好管好每一分钱

  问:为什么要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答:当前,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间、区域间投入水平差距明显,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需进一步保障;各领域、各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现象,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学校虚报人数、部分中职学校冒领补助资金、个别高校科研人员贪污科研经费等,严重损害了教育形象,影响了事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加强经费监管,用好管好每一分钱,让人民群众放心,让广大师生受益,成为当前一个阶段非常紧迫的任务。

 

  中央和地方必须共同努力

  问: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点在哪里?

  答:重点在地方。每年2万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中央支出约4000亿元,所占比重不到20%,其中还有约2/3是转移支付给地方的。要想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中央和地方必须共同努力,其中大部分的经费管理责任在地方。各省要在年底前对辖区内各市县、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工作落实细致、效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在全省范围内总结推广其经验;对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度滞缓、管理问题多的,要提出批评,督促其改进工作。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问:合理安排使用教育经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4%来之不易,必须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突出着力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这两个重点。要落实“四个倾斜”,即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倾斜。经费投入不能“碎片化”,要“花钱买机制”,要像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本科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一样,推动建立保障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事

  问:如何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答: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加强监管,促进经费使用管理严格、规范。三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经费使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努力筑牢监管的“樊篱”

  问:如何建立内部、外部双管齐下的监督机制?

  答:各地各校要从五个方面全面加强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通过健全机构,明确监管对象和内容,研究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动建立内部和外部相结合,覆盖经费使用全过程的规范化的常态化的监管体系。二是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专业监督。四是推进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重视监管结果的运用,真正发挥监管对规范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巡视、财务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所属学校、事业单位的监管,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管理工作中的顽疾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外部监管力量加以克服。近些年的“审计风暴”对规范各部门的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把经费使用管理的有关情况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有助于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经费使用的情况,有助于消除腐败的温床和土壤,这既是促进经费使用管理公开、透明的必然要求,也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内容。今年,我们会对高校公开财务信息进行检查,督促各高校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全社会的监督。同时,教育部也要按规定公开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及行政经费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将教育经费管理纳入考核

  问:监管结果如何运用?

  答:我们将研究建立巡视、内部审计、专项检查、财务评价等监管结果的公开、通报、反馈制度,将监管结果与工作考核、财政拨款等挂钩,真正发挥监管对规范管理的促进作用,避免走过场、形式化。我们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扁平化网络管理系统;要建设经费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对学校财务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改革聚焦

  为公共教育治理与服务趟条新路

  中国教育报2013年05月16日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探索进入一个活跃期,很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破解教育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山东潍坊市教育局以组建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变革行政理念,更新组织结构,重构运行机制,试图突破原有体制机制束缚,推动公共教育治理与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取得显著成效。笔者近两年先后三次到潍坊进行考察调研,每次调研都被许多新的惠民举措和生动实例所深深触动,愈是感受到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这一有效载体对推动教育行政转型所具有的力度,愈发深刻认识到这一创新之举对我国教育制度整体创新所具有的样本意义。

 

  启示1

  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行政转型迫在眉睫

  我国教育体制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路径依赖的制约,公共教育权力和资源基本上都为政府所掌控,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规制教育运行的基本方向。那么,在由政府所主导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关涉整个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力度与效率。政府作为教育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其自身改革必然首当其冲,这对于建构公共教育服务新秩序具有奠基意义。

  潍坊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的举措,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教育行政更具开放性,推动了大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了教育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紧密链接,为教育部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供给教育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改革的意义,充分印证了在当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在政府创新。

 

  启示2

  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教育行政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对自身的“革命”,而这完全有赖于政府部门和为政者的角色定位与思想境界。潍坊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大大拓宽教育行政的服务职能,并自觉将教育行政行为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这是一个“自找麻烦”的改革创举,是对自身原有权力的分散与转移,是对自身利益的主动割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不断累积的矛盾,而改革的动力则是来自于潍坊教育改革者们勇于担当的政治责任心和敢为人先的改革胆识,来自于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冲动和激情。

  推动教育行政转型,关键在政府自身。为政者必须持有勇于担当的公共责任精神,勇于突破当下阻碍改革的利益格局,不计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之得失,不被“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歪风所侵蚀,真正尽职履责,为增进教育公共利益而大胆对自身进行创造性改革。

 

  启示3

  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必须依托有效的载体和实施路径

  潍坊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具有改革样本意义,就在于其找到了深化行政改革适合的切入点,形成了推动教育行政转型的有效载体。尽管潍坊的教育行政改革还有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实现教育行政转型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但是潍坊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的改革举措,已深刻改变了教育行政的施政理念和运行逻辑。

  我国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尽相同,但都应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寻求适合的改革路径和有效载体,而不应沉溺于“等、靠、要”的行政积弊中,左右观望,坐而论道。

  一切改革都必须借助有效载体的支撑,否则,任何改革都只能是流于形式,或徒有虚名,反而会损害改革,贻误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确需在更新理念的基础上,注重走技术路线,寻求适合方法,探索适切的制度设计和实施路径。

 

  启示4

  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建立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结构

  潍坊以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为载体,拆除了阻隔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屏障,引进社会专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使各相关利益主体都可以通过惠民中心表达诉求、寻求服务,促使教育治理主体结构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以政府为核心、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已见端倪,大大增强了教育发展活力,拓宽了教育资源供给渠道,有力提升了教育行政的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要更好地履行职责,成为服务型政府,就必须突破以往权力单纯在政府内部的再分配,而要将权力分配给社会,加强同地区、学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合作性伙伴关系,从大包大揽的单向度管理转向政府、社会与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开放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和服务体系。唯此,才能实现“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赋”和“权为民所用”,以促进教育科学决策,有效制衡,充分调动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

 

  启示5

  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保护和激发基层自主创新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潍坊成立惠民服务中心的做法,是潍坊教育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政府的教育服务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解决好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矛盾而进行的改革探索,是他们本着以人为本、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延续。张国华局长曾多次深有感触地谈到,潍坊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及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都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被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逼”出来的,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完全可以寻求创新、突破,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具体制度安排,不是不可为,关键取决于看问题、做事情的立场与态度。

  我国地域广大、情况各异,国家许多原则性的方针政策,必须经过地方、基层因地制宜加以具体化的操作,才能真正落地。而这一地方化和具体化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实践价值,这也是促进新制度体系生成的宝贵的生长点。唯此,才有利于促动我国教育改革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过程的互动,激发各级政府、学校及所有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凝心聚力,推进我国教育制度实现整体性创新。

  (作者赵宏强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制度创新案例研究中心主任)

 

  督导体制改革四大难题待解

  中国教育报2013年05月23日 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教育督导条例》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正式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新形势下教育督导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改革、发展、创新等重大问题。

  日前,一项针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6期全国省地督学培训班近百名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教育督导的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和督导方式,仍然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表现在督导机构缺乏独立性,督导队伍建设不到位,督导内容、对象缺乏相应的标准,督导结果运用不够规范等方面。

  为确保督导评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各地结合教育实际开展了督导模式的多元选择实践,陕西扶风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拓宽督导职能,湖北汉川实施督导结果公告制,在区域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

 

  □问题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教育督导是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教育决策、教育执行、教育监督三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的督导实践表明,监督作用的发挥需要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既保持紧密联系又要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督导条例》规定设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团承担全国的教育督导实施工作,督导团成员由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等10个部委组成,既能够有效凝聚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又避免了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己评估自己的缺陷,保证了督导结果的客观公平。但是,目前地方教育督导机构仍然缺乏独立性。

  九成以上教育督导室实际由属地教育局管理。教育督导机构虽名义上由同级人民政府主管,但调查发现,实践中有57.5%的督导室作为属地教育局内设科室,37.9%由属地教育局代管,仅有4.6%的教育督导室由同级人民政府直接管理。66.2%的教育督导室领导由教育局各级领导兼任且与教育局合署办公。

  督导工作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有69.8%的地区教育督导经费未纳入同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31.2%的地区虽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但数额较低,其中有5个地区年均只有1万元。54.0%的督学表示办公经费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93.1%的教育督导室没有独立的财物使用权限。

  督导工作在实践中沦为“配合大局”。74.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教育实践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配合大局”,仅有20.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监督规范”,2.3%认为是“专业指导”。教育督导“督”和“导”的职能在实践中体现得很不充分。

 

  现有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教育督导工作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督导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督导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重要基础。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督学队伍,督导人员近5万人,其中专职近2万人,但远远无法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

  督导室编制少,工作多。接受调查的地市教育督导室辖区平均有716.74所学校,43.13万学生,但只有5.04个专职工作人员,3.57个专职督学、28.25个兼职督学,专、兼职督学比例为1:8,40.2%的专职督学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专职督学的人事编制既有公务员编,也有事业编、合同聘用制和借调。每位专职督学平均要负责200多所学校的督学工作,还要加上督政。67.4%的被调查者表示现有督导队伍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督学职业发展前景有限。89.5%的被调查者所在地区没有出台文件落实督学的待遇,90.6%的地区没有实施督学职级制度,88.6%的被调查者表示督学的职业发展前景一般、较差或说不清。

  督导队伍专业化水平有限。90.7%的被调查者所在地没有实施督学专业分类制度。55.8%的地方没有督学在职培训,在43.0%有督学在职培训的地方,75.2%的被调查者认为督学培训质量不高,不能有效提升督学的专业水平。

 

  地方性督导实施细则缺位

  督学工作在实践中开展得较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7%的被调查者所在地的督政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57.0%的地区没有出台地方性督导规章制度,60.5%的地区没有督导实施细则。调查发现,督学工作在实践中一般比较重视办学条件、规范办学和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对《教育督导条例》中规定的校园安全、师资队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很少纳入督学范围。在督政方面,教育经费保障情况是关注的第一任务,但是对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发展情况,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布局、协调发展等情况重视不够。

 

  督导结果受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督导作为重要的教育监督反馈系统,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督导机构的高层次、督导流程的严谨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督导结果的使用。督学撰写的督导报告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否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采纳决定了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当前,部分督导工作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调查发现,75%的被调查者所在地教育督导室拥有至少一种公开媒体,但却有63.2%教育督导结果很少或者从不在公开媒体上公示。58.1%的教育督导结果与学校和教育行政系统领导干部考核挂钩。59%作为同级政府表彰下级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40%作为上级党政机关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督导结果受重视和运用程度较之以前有很大提升,但仍有40%左右的地区重视和运用不足。51.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整改建议落实情况一般,2.3%表示落实情况很差。

 

  □对策

  督导机构独立化

  建议尽快出台文件,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督导室的行政级别、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否则,地方教育督导工作在实践中会因属地党政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而出现巨大差别,很难真正实现对教育工作的“监督规范”,仅仅停留在配合地方教育局和人民政府的工作“大局”上。

 

  督导人员专业化

  建议参照教师准入制度设立全国统一的督学资格考试(审核)准入制度,明确督学在职业发展、工资待遇、在职培训等方面政策,确定督学数量与学生(学校)数量的比例,专、兼职督学的比例以及兼职督学的工作内容要求。只有通过督学准入制度、职级制度、在职培训制度才能帮助督学队伍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只有专业化,教育督导才能真正实现对教育实践工作的“专业指导”。

 

  督导内容标准化

  《教育督导条例》第十一条原则上提出四大类督导内容,但因缺乏操作性较强的执行细则与评价指标,致使地方在督导工作实践中随意性太大,影响教育督导监督、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教育督导条例》在督政方面内容涉及太少,对督学对象也缺乏明晰的规定。建议出台《教育督导条例实施细则》,对督学、督政的内容与标准、督导工作流程作出指导性的规定。

 

  督导结果运用规范化

  《教育督导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督导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但通过何种途径,公开到什么程度并未说明。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文件,规定督导结果在当地公开媒体上公布的具体细则。《教育督导条例》第二十四条虽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但因缺乏对考核、奖惩内容的具体界定,缺乏对“重要依据”的具体解释,导致实践中重视程度不够。建议规定督政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督学结果作为教育系统干部考核、奖惩的首要依据,对督导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实行问责制度。

 

  教育调查

  教师培训接地气才有更好效果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5月27日

  为了准确、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现状,找出培训质量不佳原因并探讨改善对策,中国教育报调查中心“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调查组”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河北、江西、青海、辽宁、重庆和浙江等六省市进行调研。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99份,访谈300余人,并取得教师培训机构相关数据。

 

  主要数据分析

  (一)培训项目与评价

  1. 全员培训和非学历培训是教师远程培训的主体。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依各省规划而不同。就六省市来看,全员远程培训的人次最多,822人次,占总调查人数的58.8%;其次是远程非学历培训,807人次,占总调查人数的57.7%,青海和辽宁两省对这一百分比的贡献率高。这两项数据说明全员培训和非学历培训是教师远程培训的主体。第三位是专题研修,501人次,占总调查人数的35.8%,江西和辽宁两省对这一百分比的贡献率高。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的“国培计划”惠及338人次,占总调查人数的24.2%,青海省参加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其次是重庆。这一方面说明“国培计划”的级别高,能够参加的人数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培计划”确实做到了向西部教育倾斜。

  2. 与专家互动,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是教师们最大的收获。在这些培训项目中,河北30.9%的教师认为收获最大的是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20.3%的教师认为是国培;江西64%的教师认为收获最大的是专题研修。

  在与专家互动,开阔教师眼界方面,辽宁、重庆、浙江、河北的做法比较好;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主研修上,六省市中,江西的做法效果最好;在丰富教师的教育以及教学理论,论文写作等方面,重庆、浙江的做法最好。

 

  (二)参训内容与期待

  1. 近四成教师认为远程培训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自己专业成长的需求。对远程培训所提供的课程,8.6%的教师认为“全部是我需要的”;52.4%的认为“大部分是我需要的”;21.4%的认为“绝大部分课程都学过,需要深入”;17.6%的认为绝大部分课程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后两项数据加起来,近四成教师认为远程培训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自己专业成长的需求。

  2. 课程“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严重。研修平台提供的课程前五位是: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策略、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及课堂教学管理和新课标解读。而教师最期待的培训资源前五位是:教学方法及策略、学科教学、学校及课堂教学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这项数据对比和教师意见说明培训课程“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严重。

 

  (三)培训组织与管理

  1. 八成教师每年参加1-2次培训,四成教师认为暑假培训最佳。在六省市中,每年按照上级安排,43.8%的教师参加1次远程培训;37.3%的参加2次远程培训;18.9%的参加3次以上的远程培训。

  就培训的最佳时段看,40.5%的教师选择暑假。10.2%的选择寒假,35.7%的选择新学年开学之后的10-11月份,9.9%的选择在其他时间,如刚开学的时候或者离考试比较远的时间、黄金周等,总之希望远程培训不要与自己的教学尤其是考试发生冲突,这其实与希望在新学年开学之后的10-11月份一致。

  2. 学校管理:

  (1)远程培训机会较多,年轻教师有优先权。38.2%的教师选择“上级分配了培训名额,基本老师申请就能参加”,河北、青海和江西这项比例高,这说明三省老师们有很多机会参加远程培训;36.4%的选择“按年龄,先安排年轻教师参加”,辽宁在这点上给了年轻教师更多的机会;6.5%的选择“按教学成绩,成绩越好的机会越多”,河北省这项比例最高;18.9%的不知道学校如何安排教师培训,这一方面说明一些老师不关心这方面的事情,另一方面说明有些学校在选派人员方面还不透明,尤其是参加一些高级别的培训。

  (2)学校硬件设施基本达标,近半数教师没有时间在学校学习:只有26.6%的教师表示学校有足够计算机且连接网络,能够在学校上网学习,六省市中浙江最高(52.9%),其次是重庆(31.8%),说明浙江、重庆学校硬件建设好,且学校给老师们在校学习时间。总体而言,学校硬件设施基本能够达到老师在校学习要求,但近半数老师没有时间在校学习。

  (3)四成多学校能够利用远程培训资源为校本研修服务:42.9%的教师认为学校“积极组织报名,并督促老师们上网学习,组织同学科教师交流学习成果”,六省市中浙江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其次是重庆、青海,这说明浙江、重庆和青海的学校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远程培训资源为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服务;39.4%的认为学校“组织报名,督促老师们挂时间,提交作业”;19.7%的认为学校只是“组织报名,没有后期管理”。

  (4)八成教师渴望组织线下交流,线下交流需深入:45.8%的教师认为线下交流非常必要,辽宁这项比例最高;34.7%的认为有必要,但不必每科都组织。两项之和为80.5%。12.5%的认为没必要组织,因为好多内容大家都会,说明线下交流可能还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引起老师们的兴趣;只有7.0%的认为无所谓,组织就参加,不组织就不参加。

  3. 近五成教师对进修院校辅导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远程培训的班级辅导教师多是进修学校的教师,48.6%的教师认为很必要,河北、青海、重庆、浙江的进修学校做得比较好,教师们评价较高;25.6%的认为一般,应有人做初级的班级作业推荐工作;13.3%的认为无所谓,反正大家好多作业是抄袭的;12.5%的认为这项工作不必要。

 

  (四)培训效果与问题

  1. 五成教师表示周围同事积极在线学习并完成任务。在培训过程中,52.5%的教师认为同事积极在线学习并完成任务,青海省比例最高;25.6%的认为周围教师挂上后去浏览别的网页,任务多是从网上复制的,各省比例没有显著差别;12.2%的认为同事让别人帮忙挂时间、提交任务,江西、浙江两省比例高;9.6%的认为有人的作业等任务是一次性完成的。后三项数据的性质一样,也就是说近半数教师认为其他教师的日志、作业、案例及论坛帖子不是自己学习之后思考的结果。结合访谈结果分析,这样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全员远程培训和非学历培训。

  2. 近六成班级建有班级QQ群,近五成教师加入,近六成教师不能从QQ群受益。数据显示,在远程培训中,近六成的班级建了QQ群,近五成教师加入了。对于班级QQ群,40.4%的教师认为可在里面认识结交更多同行,群聊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帮助很大。近六成教师不能从班级QQ群受益。

  3. 仅一成教师保证自己不抄袭。在远程培训中,抄袭问题非常严重,只有10.5%的教师表示别人抄袭跟我没有关系,保证自己不抄袭,辽宁省持这个观点的教师比例最高,也只24.9%,这应该引起高度注意。31.8%的表示培训平台的资源很好,学习后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完成任务;47.5%的表示培训平台的资源很好,但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没有时间做作业,只有抄袭;10.2%的表示培训平台的资源没有多大用处,但必须参加,只有抄袭应付。第三、四项加起来近六成,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抄袭的现象心知肚明,且很有理由,这对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和传承是非常不利的,有违师德。

  4. 62.4%的教师坦言专家视频答疑实效不足。为了提高远程培训效果,一般会定期组织视频答疑活动。对此,37.0%的教师表示每期都参加,专家解答了自己的很多疑惑,对自己教学非常有帮助,辽宁和河北比例高;29.1%的表示参加过,但感觉一般,专家所讲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青海此比例最高;14.1%的表示参加过视频答疑活动,但没有看清什么;13.7%的表示没听说过这个活动,不知道什么是专家视频答疑。第二、三项之和为43.2%,说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效果差,再加上最后一项,高达56.9%的教师不能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中获益,与进修学校组织不力有关,另一方面说明专家视频答疑其实很是浪费。

 

  各地动态

  山东: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须在农村任教

  凤凰网2013年05月23日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了由省教育厅、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中小学协调发展。

  目前,山东已在全省推广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竞聘农村中小学相关岗位,中小学教师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竞聘高级教师岗位时,须有近5年内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各市县可结合当地实际,以县为单位,按不超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5%的比例核定部分教师机动编制,全部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的学科教师。

  此外,对于急需紧缺学科的教师,可有计划地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素质较高、相对年轻并具有一定学科基础的教师进行转学科培训。

 

  杭州:部分学校将性教育纳入德育考核和日常教学

  新浪网2013年05月24日 近年来,青少年性行为偏差事件频频出现,引起了社会对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23日,由杭州市江干区人口计生局、江干区计生协会、江干区教育局主办的江干区第三届“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幕。去年开始,江干区人口计生局联合法江干区教育局,已将青春健康(性)教育纳入该区31所学校的德育考核,此举为杭州首创,并于5月21日进行了第一次考核。青春健康教育现在也纳入日常的教学内容当中,现在每个学校每个学期都有安排青春健康教育课程。

  去年江干区人口计生局在江干职高设立了“亲青港湾工作室”,工作室主要为10-24周岁的青少年提供性生理、性心理咨询及生殖与性行为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帮助他们更坦然的面对青春期的烦恼。“亲青港湾工作室”作为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人口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引领全区校内校外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取到了较好成效。

 

  上海:出台文件为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班定规矩

  《人民日报》2013年05月13日 上海市教委近日出台指导性文件对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班加以规范,要求国际班必须设置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本土课程,公办普通高中不得向国际课程班学生另行收费。

  目前,上海15个区县的33所学校开设了国际课程,在读学生超过6000名。根据文件,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班,课程方案、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民办普通高中则按照成本由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学生收取。

  在招生方面,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计划单列,实行自主招生,但学生须参加本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并达到相应的录取线,学籍则纳入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

 

  常州:今年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男教师试点培养

  新民网2013年05月23日 为优化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2013年起,江苏省常州市将进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男教师试点培养,今年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遴选40名品学兼优的男生作为培养对象,在普通高中录取前定向择优录取。

  常州市的小教本科男教师将委托江苏教育学院进行5+2在职函授本科制培养,其中前5年在江苏教育学院常州学前教育分院(专科)学习,后2年在江苏教育学院在职函授本科学习。培养对象前3年免费学习,后4年按有关规定收取学费。5年内获得专科学历且考取江苏教育学院函授本科的优秀男生,由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采用公开组团、专场招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方式安排就业。

 

  海外传真

  英国:或将废除现行初中毕业考试评分制度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年05月15日  由于传统的普通初级中学毕业文凭考试评分制度无法正确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指出,政府应废除现行的评分制度(8级量表),并以全新的计点积分制取而代之。按照这种积分制,评分人员将给出“0至900分”的成绩。

  这种新的积分制度将会防止两名学生虽然考试分数存在差距,但仍获得同样的分数等级。据了解,政府希望把改革重点放在增加篇幅更长的小论文风格的题目、采取传统的结课考试、限制课程作业以及为聪明的学生在数学和科学科目上增加附加题等方面。此外,学校排名表也将不再采取现有形式,而是依据学生表现最好的八门功课的成绩(现在是五门)对学校排名,并且将减少对C等级的关注。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