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2014年第1期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

 

 

  2014年第1期(总第38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编2014年3月2日


 

  本地信息

  成都完善和提升“五大兴市战略”

  “国家棋牌文化教育基地”落户蓉城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宁波普通高中将办成学术型、学科特色、普职融通和国际教育四类

 

  其他省市信息

  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职业院校任职,福建率先设中职教师正高职称

  福建10所高校招普通高职毕业生退役士兵读本科

  江苏启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到2020年对应专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海南搭建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

  广东力推现代职教示范省建设,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

  湖北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国际信息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上)

 

  其他信息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做客搜狐,变革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

  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81%,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本地信息

  成都完善和提升“五大兴市战略”

  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定完善和提升“五大兴市战略”,并将之成为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的重要工作抓手。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抓住了发展的突出症结,找准了工作的着力重点,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顺应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发展形势最新变化以及群众最新期待,市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决定对“五大兴市战略”作出改进提升,主要是把“产业倍增”战略改进为“产业升级”战略,把“三圈一体”战略调整为“统筹城乡”战略,并对“五大兴市战略”的内涵进行丰富充实。

  (一)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大力提升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构建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大历史机遇,拿出更大气魄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推动成都由“国内交通枢纽”向“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转变;顺应圈层之间要素流动不断加快的发展特征,推动交通建设由“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向“全域互联互通”转变;顺应市民对出行舒适性、便捷性的更高要求,推动交通发展由“以硬件为主”向“软硬并重”转变。

  (二)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把“产业倍增”调整为“产业升级”,契合了中央不以GDP论英雄的重大要求,顺应了成都经济发展大势,也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是核心。

  要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高端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批发、商务服务、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促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努力建设服务业中心城市。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按照“全产业链”思维全面拉长和建强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向规模化、高端化和品牌化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升级,布局优化是关键。要加强市域圈层产业布局优化,坚持错位发展,继续推进第一圈层“转二优三”、第二圈层“强二兴三”、第三圈层“兴二优一”,促进产业关联度高的区县按照产业链分工集群发展,加快形成分工明确、梯次衔接、联动发展的市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深入实施“立城优城”战略,着力塑造宜人成都的城市品质。新形势下成都推进城镇化,关键是要深入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坚持趋利避害,更加注重优化城市功能品质,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四)深入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积极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点要深入推进“四个统筹”:一是深入推进制度统筹,二是深入推进产业统筹,三是深入推进建设统筹,四是深入推进主体统筹。

  (五)深入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广泛汇聚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动能。重点要抓好“三个开放”:一是抓好产业开放,二是抓好市场开放,三是抓好合作开放。(四川在线2月26日)

 

  “国家棋牌文化教育基地”落户蓉城

  2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举行仪式,授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棋牌文化教育基地”,成都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棋牌文化教育基地的城市,“棋城”更加名副其实。

  据了解,在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由成都棋院联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成立了全国唯一一所棋类学院——成都棋艺学院,主要培养传承、传播成都、四川乃至全国棋牌文化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棋牌产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教学、推广、软件开发等应用型人才。目前,棋艺学院招收棋艺专业学生32名,其中一线专业运动员4名。三年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棋艺文化传承活动,同时在体育赛事方面也取得喜人的成绩。围棋、国跳冲甲成功,在全国大学生国际跳棋锦标赛上,夺得男子个人冠军、女子第6名、团体第5名的好成绩。在去年国际跳棋亚锦赛上,学生周伟夺得季军,获得了世锦赛参赛资格,并荣获“国际棋联大师”头衔,成为国内第一人。(成都晚报3月1日)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宁波普通高中将办成学术型、学科特色、普职融通和国际教育四类

  今后三年时间,宁波市将推进学科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普职融通改革,推进必修课分层等一系列改革,构建普高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近日出台的《宁波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6)》提出了具体建设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推进普高特色创新项目建设,打造10个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20个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形成30个特色学科基地,创建40个特色创新项目。到2016年,全市特色示范高中达到50%以上,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县(市)区力争达到85%以上。

  为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同质化和应试倾向,宁波市将积极构建普高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今后,宁波市的普通高中将主要呈现为学术型高中、学科特色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和国际教育高中四类。

  去年,宁波市在全省率先试水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让普高和中职学生可以互转就读。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与宁波四中、宁波经贸学校与宁波李惠利中学4所学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

  行动计划提出,将加强普教与职教间的相互融通,适应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新要求,总结以往综合高中的教育实践,探索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的育人模式改革,实施普职融通改革试点,要建设普职融通高中。

  宁波市教育局还鼓励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参与试点,鄞州区的鄞州职教中心学校和五乡中学也将探索普职融通育人模式。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各地要将现有部分优质职业高中、普通高中纳入试点范围,并根据试点情况,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中国宁波网2月27日)

 

  其他省市信息

  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职业院校任职,福建率先设中职教师正高职称

  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在全国率先设立中职正高职称(职务),提高中职校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这是日前公布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透出的信息。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等3部门出台的上述文件,在中职校总编制数内,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由学校采取直接考核或简捷有效测评方式聘用,学校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此外,福建还在全国首创在中职校设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设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此前,中职校教师的最高职称是“副高”。福建还提高中职校教师(职称)职务的结构比例标准,国家级、省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中职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提至3.5:4.5:2,省级重点中职提至3:4.5:2.5,这一标准在全国属领先位置。

  据介绍,福建省的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已与一般本科院校及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持平,并高于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和省级达标高中5%-15%,这意味着今后办学水平高的中职校的教师评高级职称的机会比普通高中甚至高职高专院校还更多。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这些举措打破了“体制内”、“体制外”的界限,为“行业人”成为“学校人”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吸引更多行业企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中职教育工作。(中国青年报1月27日)

 

  福建10所高校招普通高职毕业生退役士兵读本科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下发通知,2014年该省继续选拔部分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退役士兵升入本科阶段学习,单列招生计划和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招生院校为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10所本科院校,考试科目为两门单独命题的公共基础课。(中国教育报2月10日)

 

  江苏启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到2020年对应专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近日,江苏省正式启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提供“一条龙”式的教育服务。

  据介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将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进行。各课题组将依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依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将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贯通。(中国教育报2月17日)

 

  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海南搭建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

  记者日前从海南省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该省将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多种办学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加强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改革内容与措施上,海南省将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开展“3+2”分段、五年一贯制、“3+4”分段等多种类型的招生改革,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继续开展对口自主招生,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和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高职院校工作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与衔接的职业人才一体化培养“立交桥”。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遴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专业带头人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成立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据悉,今年,海南省将试点中高职“3+2”连读及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以及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等。(中国教育报2月24日)

 

  广东力推现代职教示范省建设,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

  据悉,2014年,广东省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并组织实施《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意见》和《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继续推动各地对接产业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五位一体”综合实训中心建设。

  广东将重点加大课程标准的开发力度,做好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本衔接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国教育报2月26日)

  l 湖北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透露,湖北近期将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并从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促进高中阶段普职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促进中职与高职纵向衔接,推进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青年报2月28日)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社会学视域下职业教育课堂的“公共空间”

  作者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需要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公共空间的概念来重新审视其课堂教学。公共空间是职业教育课堂的应然诉求,不仅是一个物化空间,也是一个系统,一种关系,更是一种场域。一个有效的职业教育课堂需要从物质、行为和精神层面系统构建公共空间,这对于职业教育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在场所与资源方面——公共空间物质之维,职业教育课堂需要从单功能教室到一体化教学场所、从三段式课程到一体化课程资源。在行动与规则方面——公共空间行为之维,需要从“做题”到“做事”、从“规定”到“规则”。在技术与人本方面——公共空间精神之维,需要从职业技能到职业情怀、从训练主义到人本主义。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3,(22),5~9。作者:张国红)

 

  香港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无间融合

  香港职业训练局是香港职业教育的主体。香港职业训练局从1982年成立以来,就与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一直强调和积极推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间融合。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核心因子,包括企业化的品牌标语、彰显企业特性的价值信念、交融企业“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基本元素,包括商业化的个性标志设计、代表商业潮流的教学硬资源、零距离对接的教学软资源。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凸显企业文化的职业化,包括实行企业化的理事会制度、职业化的资历架构制度、基于第三方评价视角的质量保证制度、以绩效为本的工作表现管理制度。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65~69。作者:郭华生)

 

  国际信息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并提出了“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等要求。这些目标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引,同时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始终是构建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及日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环境、模式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四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的成功经验,借此反思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环境比较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建立了国家资格证书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A级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以及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同时确立职业教育职业资格与普通教育文凭等值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推行,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改变了以往只认可学历教育文凭的认识。

  英国规定,凡是16岁以上的青年,完成11年义务教育之后,除了已经获得A级证书,即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学生外,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者参加现代授徒计划。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NVQ)、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之后才可以去就业或免试到大学继续攻读学位。

  另外,为了确保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文凭的等同和价值权威性,英国国家职业考试委员会与中学教育考试委员会共同承担起职业资格教育课程的编排、审定工作,紧接着英国又增加了“只有达到累计学分才能毕业”的新要求,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美国: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自1862年第一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案《莫雷尔法案》颁布以来,美国相继制定、颁发并实施了多部职业教育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与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美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比如,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案》中,明确提出政府应该以立法资助的形式来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需求,并规定由政府拨款在中学建立职业教育课程。1963年颁发的《职业教育法》当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后的升学途径进行了扩宽,为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提供了法律依据。1994年颁布的《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中,为了学生工作和升学做准备,制订了学习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中学后的教育和培训。2005年,修改和补充了1998年颁布的《柏金斯职业教育法修正案》,颁布了《柏金斯生计和职业技术促进法》,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整合,工商企业与教育机构密切合作。上述法律的颁布与实施,为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

 

  澳大利亚:AQF资格框架制度

  澳大利亚颁布了一些全国性的政策,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提供了前提。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构建了国家统一的资格框架体系(AQF),1995年1月启动,在之后的5年分阶段实施,至200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这个资格框架共分为12级资格,是一个综合性、全国一致性的资格框架体系。AQF共分12级资格,其中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三种类型。结束学校教育颁发高中教育证书,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会根据相应的级别颁发一级至四级证书,和文凭、高级文凭两种文凭,还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部分资格。完成高等教育会根据学习情况颁发三种文凭,即文凭、高级文凭、研究生文凭,三种学位分别是学士、硕士、博士。

  澳大利亚的AQF资格框架是根据不同的层级进行设计的,各层级资格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承认,该制度规定在各个资格框架内可以实现学分转换。因此,可以从一种资格逐级上升到另一种层级更高的资格,也就是说,当获得一种证书或者文凭之后,可以顺利地继续另一种证书或者文凭的学习。另外,AQF还包含了由指南构成的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所承认的资格,指南的内容即各个资格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衔接的资格证书及资格转换等要求。AQF这种相互衔接的特性,确保了人们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为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提供政策保障。

 

  日本:对口升学政策

  二战后的日本,对战前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创建了短期大学以满足青年人尤其是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升格为四年制的大学,其学制也改革为现行的“六、三、三、四”学制。职业教育改革方面,1947年,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其中规定:“在高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在衣、食、住和职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普通高中设工、农、商、水产、家政等职业选修学科,设立工、农、商、水产等职业高中,并以此作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教育界和企业界人士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专业技能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不符,鉴于这种情况,提出了“职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一体化”的思想,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能够把职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两者机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指导体系。专修大学、短期大学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招生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采取有限招生政策,更加重视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时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并且在培养目标上与中等职业教育建立紧密联系。

  1999年5月,日本职业高中校长联合会开展了一次以大学毕业生和大学教师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高中毕业生和综合科的毕业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比较出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这些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文部省根据调查的结果决定,加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等学校生源选拔时给予职业高中毕业生、综合科的毕业生更多的机会,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选拔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当中择优录取,通过这种对口升学的政策来优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比较。

 

  英国:单元衔接模式

  英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通过单元衔接模式来完成,这个模式可以说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比较成功的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相互融合之后再进行重新划分,制定出相互衔接的教学单元,其目的是降低相同课程的重复率,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对课程进行有效统一的划分之后,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占前三个阶段,即阶段I、Ⅱ、Ⅲ,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Ⅲ、Ⅳ、V三个阶段。其中,阶段I与初中课程紧密衔接,之后的每个阶段之间通过自然过渡相互衔接。

  具体来讲,单元衔接模式就是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课程进行统一编订,进而形成数以千计的职业教育教学单元,这些教学单元根据不同的教学程度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单元,相邻的教学单元之间进行有机衔接,学生毕业之时可以依照其所学教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来颁发相应等级的毕业证。在这种衔接模式下,各个教学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更加清晰,相邻单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个教学单元之间不存在重复或者断档的现象,因为各单元之间衔接的紧凑和高效性,以及没有重复设置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适应性。

 

  美国: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

  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通过课程或者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来完成。根据《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法案》(1990年)和《1998年职业技术教育法案》的要求,联邦和各州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主要任务,一是把高中职业课程(2年)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二是实施中高职课程衔接,即“2+2”课程。美国通过实行“2+2”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

  为了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美国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职业学校积极探索中职课程改革和高中后技术课程衔接的多种模式。美国教育部将社区学院作为技术教育的“主力”和实现“终身教育的基本桥梁”,并且鼓励社区学院在课程衔接方面加强与高中的合作。为了达到技术准备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的有机联系,高中职业科的教师和社区学院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并且不断修改二者的衔接方案;社区学院也开设了一定数量的技术准备课程供高中生选学。这种大纲与课程衔接的模式可以减少重复学习、节省学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对中职毕业生进入到高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

  “培训包”是澳大利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来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培训包”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的体系,它是国家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要素的总和。“培训包”的开发由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完成,与AQF资格框架相同,“培训包”的内容也分为不同的层级,各层级内容之间相互衔接。1997年1月,第一个“培训包”被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委员会承认,“培训包”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体系更加标准化,职业学校的教育内容与行业的要求更加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使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澳大利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即在AQF资格框架下,通过“培训包”来实现。

 

  日本:对口入学衔接模式

  日本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通过对口入学的模式来实现的。在日本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最有特色的就是高等专门学校五年一贯制,可以说,高等专门学校采取五年一贯制的做法,就标志着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口衔接的诞生。高等专科学校是中高等专门职业人才培养的连接桥梁,形成了培养初、中、高级专门职业人才完整的体系。在高等专门学校五年的学制内,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集中在前三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科目集中在后两年,课程设置随着年级的增长专业课逐渐增多,基础课逐渐减少,课程设定充分考虑到课程的逻辑体系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高等专门学校的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低年级时主要开设基础课程学习,为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只有学习了基础课程之后才能对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与课程设置有统一的标准,避免课程的重复学习。这种方式即为以学制为中心的对口入学衔接模式。

  在日本还实施推荐与选拔优秀职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制度,即以选拔为中心的衔接方式。该制度主要是面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以及具有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满足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的要求。该模式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比如考试选拔和推荐入学,学生参与社会奉献活动等会给予相应的评价,考试成绩上会有所倾斜。这种以选拔为中心的衔接方式,主要面向的是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职业科的毕业生。社会对这种方式普遍认同,认为这种方式对优秀学生个人能力的评价比较合适,也可以使高中职业教育和大学专业教育的衔接更加体系化。这种方式即以选拔为中心的对口入学衔接模式。

(摘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源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5期60~64页。作者:蒋春洋)

 

  其他信息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中国政府网2月26日)

 

  教育部职成司负责人做客搜狐,变革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

  2月25日下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做客搜狐教育会客厅,解读职业教育发展相关问题。

  葛道凯说,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职业教育坚持就业导向,该上的就上,产业不需要了该下就下。下一步要继续推动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办学主体地位的落实,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责任的落实,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质量发挥直接的监督作用和推动作用。下一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四个方向,即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更加深入的融合和校企更加密切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保障。

  葛道凯还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中职毕业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等问题和网友进行了交流。(中国教育报2月26日)

 

  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81%,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据教育部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以下具体分析数据不包括技工学校)。

  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340.24万人,占就业总数的71.45%;从事个体经营的66.59万人,占13.98%;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69.38万人,占14.5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在第一产业就业的52.39万人,占就业总数的11.00%;在第二产业就业的149.39万人,占31.37%;在第三产业就业的274.43万人,占57.63%。

  就业地域情况:本地就业的332.27万人,占就业总数的69.77%;异地就业的142.5万人,占29.92%;境外就业的1.44万人,占0.31%。与2012年相比,本地就业比例略有增加,中职毕业生仍以本地就业为主,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就业地点:在城区就业的351.62万人,占就业总数的73.84%;在镇区就业的90.41万人,占18.98%;在乡村就业的34.18万人,占7.18%。

  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的361.79万人,占就业总数的75.9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36.53万人,占7.67%;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77.89万人,占16.36%。直接就业毕业生中,对口就业的374.38万人,对口就业率达76.01%。

  签订就业合同情况:近90%的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其中超过一半的就业毕业生签订了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就业起薪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平均起薪上海为2763元/月,超当地最低工资标准70.56%;深圳、北京、青海、大连、新疆建设兵团、宁波、安徽、浙江、西藏、甘肃等地高于2000元/月。中职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就业待遇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情况:超过八成的毕业生享有社会保障,其中,享受三险一金的218.31万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53.66%;享受五险一金的110.50万人,占27.16%。

  各大类专业就业情况: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达90.98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47%;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达83.63万人,占16.98%;司法服务类毕业生人数最少,达1.38万人,占0.28%。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加工制造类,达到97.67%;其次是资源环境类,达到97.65%;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土木水利类、财经商贸类、能源与新能源类,都在平均就业率96.68%以上。(教育部网站2月25日)

 

  报:各位领导

  送:成都市教科院办公室、区(市)县教育局职成科、区(市)县教研室(教培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中心组、各职业教育集团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