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2012年第18期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

 

 

  2012年第18期(总第18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编 2012年12月31日


 

  本地信息

  鼓励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成都市职业教育促 进条例》将于2013年施行

  成都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杭州中职教育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

  沈阳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其他省市信息

  山东首次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江苏力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江苏“十二五”期间将培训四万名职业院校教师

  江苏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学生全部免收学费

  浙江中职课改:课程新模式,步入改革深水区

  北京19家商贸职业院校将互认学分联合培养人才

  湖南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国际信息

  切片观察德国职业教育,哪些细节决定成功?

 

  其他信息

  教育部发布首批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鲁昕:围绕10个方向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行

 

  本地信息

 

  鼓励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将于2013年施行

  2013年1月1日起,我市将正式施行《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2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对立法的背景、过程,以及条例的亮点进行解读。

 

  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向融通

  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的制定适应成都发展需求,也将为成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性人才支撑。

  条例的一大亮点就是职业教育的融通衔接。据介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道路并不通畅,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还停留在大专层面,本科生、研究生学历培养以及相关学位授予还是空白。所以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向融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鼓励和支持在蓉高等学校向职业教育开放教育教学资源,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提高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

 

  专章规范校企合作

  在条例的第四章中,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明确规范:各级政府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明确校企合作的主要事项,以及职校学生对口实习实训的明确要求。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应当开展实习实训前的安全培训,负责实习实训期间的劳动保护。不得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的事项有:高空、井下、放射性、有毒、易燃易爆、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岗位;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岗位;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岗位。并且规定,学生每天顶岗实习不得超过八小时。

 

  建立了师资队伍准入标准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条例力求建立职教师资准入标准,创新教师培训制度和规模,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明确规定本市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学历和资格,专业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行业经历和经验,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联合相关企业,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同时,建立完善教师实习、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年到企业或生产一线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

  在总结现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经验基础上,条例鼓励职业院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联合,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鼓励职业教育集团与跨国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组建涉外型职业教育集团。“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的相互分离,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校企联动、供需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成都日报12月21日)

 

  成都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2月28日,成都区域中高职衔接工作阶段汇报会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傅勇林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信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教科院、成都市15所中职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勇林同志在讲话中高度肯定成都中高职衔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各地各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机制健全、措施有力得当、路径模式合理,前期成效显著。勇林同志要求,要进一步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一是立足于成都“两个试验区”的大背景,紧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职教改革提供经验;二是紧密结合成都新的发展战略和定位,紧密结合成都发展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规格与品质;三是突出“职业”属性,在课程构建上强化结构、层次、逻辑,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将核心、应用、战略和濒危课程有机结合,注重文化知识技术的传承;四是要有国际化视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借鉴世界先进职教体系的经验。同时,勇林同志要求及时总结、推广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推进的中高职衔接工作经验。

  信伟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发挥的龙头作用,下一步要针对成都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推进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强化课程建设、行业参与,注重参照国际经验强化标准建设。(成都市教育局网站12月30日)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杭州中职教育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

  杭州近十年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1年,全市中职毕业学生24445人,一次就业率高达98.14%。在高就业率和高教育质量推动下,杭州职业教育实现了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面向市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是杭州职业教育保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按照“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企业岗位”的系统培养方案,杭州提出8个“校企融通”目标:学校与工厂融通,教室与车间融通,教师和师傅融通,学生和学徒融通,理论与实践融通,作品与产品融通,招生与招工融通,育人与增效融通。2011年,46所中等职业学校24275名毕业生中,直接就业14971人,占毕业总人数的61.7%,升学人数8841人,占毕业总人数的36.4%,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14%。

  校企合作的紧密持续,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备受企业欢迎。“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的学习方法,有效推进了专业技能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准员工—员工”三阶段身份与职业素养的渐变与提升,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这几年,杭州市企业新充实的技术工人基本来自职业院校。杭州还围绕旅游业、高新产业、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等支柱产业开设专业,职业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现在,杭州中职校企共建基地68个,年接纳师生实习实践数达到59760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达到1701家。(来源:人民日报12月25日)

 

  沈阳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12月27日,沈阳市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法规。

  针对推进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指出,校企合作是提高教育质量、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也是有效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为推动沈阳市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合格的劳动者,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日报12月28日)

 

  其他省市信息

  山东首次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上获悉,山东首次将中职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职业学校可将20%的编制用于聘任“能工巧匠”等专业兼职教师,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将获大幅财税优惠和减免。到2020年,山东将基本建成包括技工教育在内的以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山东将由市级教育部门建立统一招生平台,中职与普通高中将在同一平台招生,逐步推行平行录取,学生可以兼报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并建立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历互通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技能”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互联、畅通的学分认可机制。

  山东要求探索建立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办法,鼓励和支持学生一专多能取得多项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扩大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双证互通”、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沟通试点规模,让更多职校学生毕业时拿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同时,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互换机制,推行弹性学制、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为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提供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机会,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相互贯通、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格局和人才成长“立交桥”。

  山东要求以市为主统筹规划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并首次将中职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制定实施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职教育的政策,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度,缩小高职生均经费与普通本科的差距。

  山东对企业通过公益型社会团体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非营利性职业学校的捐赠支出,在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学徒,为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支付报酬等费用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在企业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工程实践中心和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

  山东还将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吸引“能工巧匠”进职校,学校可将20%的编制员额按规定用于聘任专业兼职教师,财政按编制内人员经费拨款标准拨付经费。职业院校新进教师要过“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关”,中职新进教师、高职半数以上新进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所需专业工作经验及相应职业资格等,职校教师职称评审也更重专业技能。(中国教育报12月18日)

 

  江苏力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就“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把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中职教育实行“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实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年,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比确定为4:6。严格控制职业学校班额,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并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重点培育200个左右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评价,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推进专业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到2015年建设300个左右中职品牌专业、100个左右高职品牌专业和150个左右中职特色专业、50个左右高职特色专业,建成300个左右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江苏省提出,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15%以上;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0%左右,50%以上的兼职教师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建成100个左右由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领衔的名师 (专家)工作室,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

  此外,江苏省还将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学业水平专业技能测试相融通,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

  为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江苏省将完善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支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经费在职业学校支出中的比例。(江苏教育报12月21日)

 

  江苏“十二五”期间将培训四万名职业院校教师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我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每年组织8000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教师培训,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各4000名,5年将总共培训4万名职业院校教师。

  江苏将以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职业院校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以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为切入点,探索骨干教师深度参与企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培训制度。同时,建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与奖惩方法,制定教师继续教育成果应用措施,力争“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有利于各层各类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中国教育报12月24日)

 

  江苏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学生全部免收学费

  江苏省12月19日下发《江苏省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江苏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与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二、三年级的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学生将全部免收学费,不再仅限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涉农专业学生。

  从本学期起,江苏又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免学费范围,对公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收学费;公办中职学校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此外,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三年级学生,江苏省也按照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标准免除学费。

  江苏规定,按学年缴纳学费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将2012年秋季学期至2013年春季学期的学费一次性退还给学生。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最晚应于2012年秋季学期结束前,完成学费的退还工作。

  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江苏省教育厅表示,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将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学校;学生实习期间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不足部分由财政适当给予补助。(中国教育报12月21日)

 

  浙江中职课改:课程新模式,步入改革深水区

  浙江省自2007年启动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确立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专业课程新模式。5年来,共启动7批次42个专业的课改工作。

  今年7月至10月,浙江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满意度”调查研究。调研表明,课改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评价,还是教师以及主管教学副校长的满意程度均较高,而改革在步入深水区后,一些政策瓶颈亟需突破。

 

  课改持续推进,各方满意度均较高

  据调查,对于课改,教师“非常满意”的比例占19.6%,“比较满意”为56.4%,而“比较不满意”和“不满意”仅占1.1%。这说明整体而言,专业课教师对课改是比较满意的。而从对“课改任务量”、“教师受益程度”、“学生受益程度”、“课改推进过程”、“针对课改进行的教师培训”、“课改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组织与选择”以及“课程评价”等9个课改满意度观察点得到的数据看,满意度最高的是“课程改革理念”。

  调查问卷从“学习任务量”、“理论教学内容”、“实习实训内容”、“教师教学方法”、“教师理论水平”、“教师实践与技能操作水平”、“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条件”以及“学校职业环境与文化氛围”等8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了解。整体而言,学生对各项内容“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在50%至60%之间。说明新教材比较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课改教学设计理念,降低了学生理论学习的难度,同时提升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效能,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课程满意度的了解主要通过“整体情况”、“课程改革任务量”、“本校教师参与程度”、“企业参与程度”、“学生受益程度”、“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方法与路径”、“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以及“教师培训”等9项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教学副校长对课改的满意度与专业课教师基本一致。8个观察点中,满意度最高为“课程改革理念”,满意度最低的一项为“企业参与课程改革的程度”。

 

  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的课改是教师深度参与的过程。在被问及“通过本次课程改革,您认为本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变化吗”这一问题时,有23.7%的教师认为“变化很大”,63.0%的教师认为“有所变化”。这说明本次课改的确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被问及“本次课程改革是否促进了您的专业发展”时,有24.1%的教师认为“有很大促进”,62.6%的教师选择了“有所促进”,说明大多数教师积极参与了课程改革,实现了自我发展。

  从被调查的学生看,有22.5%的学生在入学时是在父母意愿的影响下选择了所学专业,有17.9%的学生在入学时根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所学专业,而有27.2%的学生是冲着“容易找工作”选择了所学专业。从入学情况看,这些数据并不理想。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本次调查发现,有25.1%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44.7%的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这与许多人心中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兴趣不高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新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兴趣,促进了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提升。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带来班风、学风、校风的变化,学校育人环境得到了改善。有13.6%的教师认为课改后班级的班风、学风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改进”,62.3%的教师认为“有所改进”。有86.9%的教学副校长认为课改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有促进作用。

 

  课改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统筹协调高考框架下的课改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是它的多样性:学校类型、专业、生源特征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等都有很大差异。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完善课改培训机制。课改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新模式对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课改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课程理念的宣传和新教材使用系统培训的开展。

  进一步完善教材开发制度,不断提高教学项目的典型性。工作任务分析是教学项目开发的重要前提,不同区域相同行业的发展差异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个别区域企业的特定工作岗位开展的工作任务分析,很难适合其他发达、落后或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新教材在开发过程中,如果由一所或一个区域内的几所职业学校承担,如何提高教学项目的典型性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教育报12月19日)

 

  北京19家商贸职业院校将互认学分联合培养人才

  北京市57家学校、企业、媒体抱团“取暖”成立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内的19所学校将互认学分、互相开放实训基地,部分专业还与企业合作,实现“就学即就业”的培养模式。

  跨校上课可获学分

  据介绍,在完成相关手续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大应用科技学院等19所集团院校将在同层次互认学分,不同层次院校之间将实施联合培养和衔接教育。

  各校还将互相开放实训基地。

  今后,该集团还将申请政府专项经费支持,建设5个左右装备条件先进、可与企业对接的模拟就业实践基地,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到企业中“顶大梁”。

 

  企业内部培训也能积学分

  据介绍,职教集团院校将把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的内容纳入到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员工具体情况,设计“定制式培养方案”,实现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互认对接。

  此外,职教集团还将启动校企互动、岗位互换的“双百计划”,即:学校选派100名优秀专业教师从学科和专业优势出发,深入企业顶岗实践;企业选派100名业务骨干到学校任教,实行阶段性岗位身份互换。

  据介绍,商贸职教集团中的企业成员包括全聚德、一商、二商、星巴克、京客隆、苏宁、王府井百货等诸多名企,今后都可以向集团学校提出人才培养要求,冠名订单专业,优先到学校挑选毕业生。而各学校也将根据企业的长期人才规划,有针对性地开设“订单”专业进行招生,确保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北京日报12月24日)

 

  湖南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

  为改变职业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近年来,湖南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引入企业行家里手,加强职教师资培训,职校教师已成为全省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一支劲旅。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为此专门发出通知,要求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在大中型企业分批建立职业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基地。企业落实顶岗实践教师的技术性工作岗位,安排专人指导,顶岗实践时间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中国教育报12月26日)

 

  教育科研信息

  职业教育文摘

  我国职业研究概述

  作者分析了职业教育和劳动市场有关的职业研究方案和研究成果。一是,介绍了“职业”的定义。二是说明职业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以就业管理实践为导向的职业研究、以相关学科为基础的学术性研究。

  其中,以就业管理实践为导向的职业研究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职业发展研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主要以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研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研究、职业资格证书运行体制为研究内容。

  以相关学科为基础的学术性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以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为目的的职业资格研究,包含资格研究程序和专业建设研究、职业资格研究中的人物分析方法。其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工作分析与胜任力研究,即包含工作分析和能力(胜任力)研究。其三,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工作压力;职业与人格;职业生涯管理,求职行为与创业。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5~9。作者:赵志群)

 

  中职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研究——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学时与学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等几部分。作者认为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需要结合本区域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本等课程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素质养成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谋划专业课程设计思路,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与要求、学生个性特点等提出课程实施建议。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2,(23),17~21。作者:雍照章、冯志军、朱明松)

 

  国际信息

  切片观察德国职业教育,哪些细节决定成功?

  德国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其中最核心的“企业和职校合作”的“双轨制”,更是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推崇。然而,尽管职业教育学校世界各地都有,“德国模式”的职业教育很难在别国复制和推广——除了德国,“双轨制”只在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少数国家有普遍的应用。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究竟是哪些关键和细节决定了它的成功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上个月专程前往德国西部著名经济中心城市杜塞尔多夫,走访了当地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企业,同教育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学徒工面对面交流,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一次切片式的近距离观察。

 

  标准制定者:“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国际部主任米歇尔·沃切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大学生并非越多越好,很多职业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有些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比例非常高,比如韩国,达到80%,其结果是连餐馆服务员都是大学毕业的。

  米歇尔认为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大学生,但也需要很多受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年轻人。他介绍说,在德国,60%的青年都不上大学,而是在接受了2-3年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职业教育之后进入社会。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轨制”,将在企业实习和在学校学习相结合。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一个星期有三到四天在企业当“学徒”,其余几天在职业学校当“学生”。

  在以企业实践实习为主,学校理论学习为辅的“双轨制”教育下,学生毕业时就成了技能娴熟的专业工作者并能立即为企业所用。年轻人得到工作,企业得到合格的雇员,劳动力市场进入良性循环。相比之下,那些只接受过学院教育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却很难立刻进入“职业角色”,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转型期。因此,在欧洲,凡是实行“双轨制”的、职业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如德国、瑞士等,年轻人失业率就不那么高;而那些职业教育不发达的国家却面临着这样的怪圈,一方面,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招不到有技能的年轻人,缺乏活力。这些国家逐渐意识到年轻人没有得到“合适的、面向实际的”技能教育是经济不景气的根源之一,也开始学习和借鉴德国的经验。目前,德国正在和欧盟其他国家如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协商建立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帮助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接受正规职业教育以应对高企的青年失业率。

  现代企业竞争什么最重要?人才!据米歇尔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导,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投资占70%,政府投资只占30%。企业是主要投资者,也是主要的培训机构。“企业之所以有动力搞职业教育是因为它能带来效益,它能帮助企业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它最了解的合格员工”。

  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学校教育的部分和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和协调,比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分门别类地为社会上300多种职业制定职业教育标准,用这些标准来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企业:“社会对技术工人要有认可”

  德国朗盛公司总部人力资源副总裁刘峥嵘对记者说:企业找员工,显然是合格的技能比文凭更重要。不过,如果整个社会对技术工人没有足够的认可,职业教育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刘峥嵘认为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德国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和认同,而这恰恰是其他很多国家所缺少的。

  刘峥嵘介绍说,作为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企业参与者,朗盛公司每年招收400至500名学徒工,为他们提供为期3年至3年半的实习。这些学徒工的年龄从17岁到21岁不等,主要是中学毕业生,也有一部分上了一两年大学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大学转而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朗盛公司为实习生发工资并在各个岗位上配备资深“师傅”指导实习。实习结束后,大约有50%—65%的实习生会被朗盛公司雇佣。

  “实习制度是我们培养新人的主要途径”,公司每年对人力资源需求做预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未来数年的实习计划。实习生从一开始就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不仅培养职业技能,也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考察。这样,实习结束时,公司对学徒们的了解已非常充分,选拔正式员工就游刃有余了。

  朗盛公司每年在实习教育体制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公司上下一致认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刘峥嵘解释到:作为高科技的大型化工企业,要保持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保证充足的优质人力资源储备。

  和很多对大学教育“执著”的国家不同,在德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文凭并不是唯一的“敲门砖”,职业教育背景能获得和大学本科教育背景基本相当、甚至更高的认可。不仅如此,德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那些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获得企业“师傅”资格的技术能手收入可观、工作稳定,而且社会地位也不低。“我们公司有上百位‘师傅’,他们并没有额外的报酬,却自愿带学徒工,并将其看做一种荣誉。”

  刘峥嵘特别指出,德国企业的“学徒制”其实和中国国企过去的“师徒制”很相似。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很多大型国企都有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车间里也有很多带徒弟的“师傅”。这种制度后来随着国企改制等逐渐消失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红利”带来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产业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企业也不大看重职业培训。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在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也许不久的将来,会重新出现企业办职业培训的热潮。”

 

  学徒:“我的人生我能做主”

  “我父亲是电工,我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动玩具,所以中学毕业时我决定来这里学习自动化。”21岁的贝尔·慕斯对记者说。作为德国奔驰汽车杜塞尔多夫工厂的学徒工,他已经在这里实习两年多了。在“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下,贝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工厂实习,其余时间则在职业学校上课。

  德国奔驰汽车公司杜塞尔多夫工厂目前有两百多名学徒工,分别学习从自动化到商务等各种和企业生产及经营相关的专业知识,每个专业都有奔驰公司统一制定的标准化教学大纲,学制根据专业不同从两年到三年不等,公司给学徒工发工资。这里的学徒工很多都来自有资格进大学深造的文理中学,也就是说不少人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来这里的。——那父母不会有意见吗?面对记者的问题,贝尔笑着说:“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年轻人多半是自己拿主意,父母不太干涉的。”

  实习的第一年,学徒们都在工厂的培训中心集中学习汽车制造的基本技能——从最基础的机械制造手工艺到最先进的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第二年再被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上进行专业实习。“我觉得在车间学习比坐在课堂上听讲有意思多了,学东西也更快。”正在给一张车门教具上螺丝的另一名学徒工纽贝尼·赛巴斯丁告诉记者。

  据培训中心主任尤金·博格特先生介绍,尽管现代汽车制造业已经高度自动化了,很多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完成,但奔驰公司的培训中心仍然要求学徒们从最基础的机械手工艺开始学习,让他们熟悉最基本的原理,保持对手工艺的敏感。“光会按电钮可不行的,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了手艺啊!”尤金说。

  每年申请到奔驰公司来当学徒工的年轻人非常多,最终能获得实习资格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中学生,其中大部分是有进大学学习资格的。这些学生之所以进入职业教育体系,而不去念大学,大多是出于兴趣,也有一些则是因为家庭传统——“我父亲是奔驰的员工,我也想来这里工作”,纽贝尼说。在同等的条件下,奔驰公司会优先考虑有亲属在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我们很看重这种家族式的对公司的忠诚”,尤金对记者解释说。

  两到三年的实习结束后,90%以上的学徒工会从奔驰公司得到一份为期5年的保证聘用合同。不愿意马上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其他事情甚至去上大学。不过,大多数学徒工出师后还是会直接留下。几年后,他们可以参加职业教育协会组织的分职业的考试,通过考试之后,他们可以获得本行业的“师傅资格”。在德国,各行各业里的“师傅”收入很可观,在社会上也广受尊重。

  (摘自:《切片观察德国职业教育,哪些细节决定成功?》,源自《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2日第5版。作者:刘箴)

 

  其他信息

  教育部发布首批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记者在12月25日举行的教育部通气会上获悉,教育部日前发布了第一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将改变10多年来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没有国家标准的现状,对于加强高职学校专业基本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解决了原来高职学校专业和专业之间边界不明、核心课程内容不清等问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此次发布的标准有4个特点:一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二是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三是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四是促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开启学生继续学习通道。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将专业标准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该标准还将被纳入教育部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中国教育报12月26日)

 

  鲁昕:围绕10个方向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12月18日在郑州召开。会议聚焦体改试点、试验区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内容,总结经验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对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她说,从2005年天津试验区建立开始,国家和教育部为推进这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印发了相关文件,加强了对各地的指导。各试验地区和有关单位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共同推动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

  鲁昕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试点地区和单位要站在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服务的高度深入推进工作,着力先行先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完善基本制度,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近期,要围绕服务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10个方向推进试点工作持续深入。

  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及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方面代表共200余人参会。(中国教育报12月19日)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行

  日前,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609件作品、1146名教师参加了比赛。

  据悉,大赛自2010年开始举办,旨在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师信息化能力。本届大赛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主题,开设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等6个比赛项目,覆盖了中高职全部公共基础课程、目录内全部专业。

 

  报:各位领导

  送:成都市教科院办公室、区(市)县教育局职成科、区(市)县教研室(教培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中心组、各职业教育集团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