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Time}}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2012年第1期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专报

 

  2012年第1期(总第1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编 2012年2月20日


 

  本地信息

  成都市将制定《成都市职业教育条例》

  两会传真——成都市发展定位与战略任务

  成都试水高职办学新机制,破解“高级技工荒”(摘录)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宁波职校生实习,有“法”可依了

  厦门市公开招聘技能型人才任教于中等职业学校

  厦门实现上中职全免费

  其他重要省市信息

  上海新增14所职业院校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

  宁夏:农村生源就读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将免费

  浙江旅游职院成立发展理事会全面介入人才培养

  广西发布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

   广东:中高职衔接渐成体系,覆盖中职主要专业

  教育科研信息

  学术论文需在质量上多下功夫

  国外信息

  德国:实业兴国的故事

  其他信息

  国务院批转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  

    国家建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办赛要求

 

  本地信息

 

  成都市将制定《成都市职业教育条例》

  2月10日,记者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会务组获悉,此次会议的1号议案已经“出炉”,为市人大代表王景云等15名代表提出的尽快制定《成都市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议案。(成都日报2月11日)

  2月11日,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制定成都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成都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继续做好成都市就业促进条例、园林绿化条例的立法审议工作。根据贯彻行政强制法专项法规清理的结果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省法规的修改情况,安排法规修改项目。(成都日报2月12日)

 

  两会传真——成都市发展定位与战略任务

  2月11日,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向与会的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一一细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怎样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两个重大问题。发展定位——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围绕实现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市委提出了“五大兴市战略”、“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成都日报2月12日)

  背景资料: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站在成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

 

  成都试水高职办学新机制,破解“高级技工荒”(摘录)

  地方政府注资、行业协会合办、高新企业进驻……为破解“高级技工荒”,成都市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试点,通过建立成职软件教育园和旅游职教集团,走出了一条“政、行、企、校”办学新模式,实现了教育、科研和产业良性互动。

 

  高级技工短缺“倒逼”

  “我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算成才,这与欧美发达国家重视高职教育形成鲜明反差。走出观念误区,关键在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说。

  成都市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试点,注资8000万元并划拨土地30亩,建成“高新区成职软件教育院”,企业入驻即可享受高新区产业优惠政策和学院配套服务。

  政策“洼地效应”吸引了苹果、戴尔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记者看到,每家企业都拥有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生产;过道上贴满了学生在国内外各项技能大赛获奖的照片。同时入驻的还有成都互联网协会等行业协会,在专业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发挥了行业指导作用。

 

  办学新机制“催生”多赢局面

  记者发现,经过几年探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同产业对接、跟行业协作、与企业共建、同国际合作”的办学机制,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的多赢。

 

  集团化“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两条“断头路”:一是职业教育如何与市场紧密衔接,二是中职教育如何进一步晋升。对此,成都市探索集团化发展新模式来打通职教“断头路”。

  2009年,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文旅集团牵头组建的成都旅游职教集团成立,吸纳了29所院校和24家旅游企业。建成集团后,学院实现了“双主体”办学,成为全市文旅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学院为一家旅游景区制定了景区讲解员、滑雪教练等11个岗位职业标准,“量身定制”的学生不仅能直接进入景区就业,更成为该行业抢手的人才。

  集团化办学还打通了中职晋升的“断头路”。成都市要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中职院校建立师资共享平台,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例如,学院与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共同成立了高职学院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与工作组,探索建立以实际技能和工作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改革,试点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为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升学提供更广阔渠道。(《半月谈》2012年第3期)

 

  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信息

  宁波职校生实习,有“法”可依了

  继2009年宁波市出台《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之后,《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办法》明确,职业院校应当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根据有关规定,为所有实习学生办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费在学校经常性事业经费中列支,不得向学生另行收取。同时,禁止合作企业安排实习学生在风险较大、非本专业对口行业或者其他不适宜学生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如: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岗位,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职业院校及合作企业还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中国青年报2月6日)

 

  厦门市公开招聘技能型人才任教于中等职业学校

  近日,厦门市出台《关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在中职学校总编制内设置10%比例的“特聘教师”岗位,吸收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以及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学生荣获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中国教育报2月10日)

 

  厦门实现上中职全免费

  从今年秋季开始,厦门将进一步免除中职二、三年级学生学费,率先在福建省实行中职学校全免费,比计划提前了两年。同时支持实训基础条件较好的中职校扩建实训基地,至2015年建成3至5个区域综合性或特色专业公共实训基地。(中国教育报2月11日)

 

  其他重要省市信息

  上海新增14所职业院校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

  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等14所职业院校2012年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共计划招收360名学生。具体为: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上海市医药学校与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专业为“应用化工技术”;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与上海海洋大学,专业为“制冷与冷藏技术”;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与上海电机学院,专业为“国际商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与上海商学院”,专业为“会计”。据悉,录取该试点的学生学制5年,学籍管理和收费标准,前三年按中职校有关规定管理,高职阶段按高职院校有关规定管理。(文汇报 2月3日)

 

  宁夏:农村生源就读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将免费

  近日,宁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规模,优先保证没有被高中或高校录取的初高中农村毕业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新华网 2月11日)

 

  浙江旅游职院成立发展理事会全面介入人才培养

  职责被概括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发展理事会日前成立,浙江省旅游局、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农业厅以及多家省属大型企业成为学院理事。根据理事会章程,发展理事会将全面介入人才培养改革,教师引进需通过理事会测试、人才培养方案需通过理事会审议、实验室建设需通过理事会规划。(中国教育报2月16日)

 

  广西发布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

  2012年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职业教育攻坚工作会议在邕召开,会议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 据悉,到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处于西部地区前列、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广西日报2月15日)

 

  广东:中高职衔接渐成体系,覆盖中职主要专业

  据悉,2012年广东将进一步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广东全省高职面向中职专业对口自主招生规模扩大到14所高职院校,招生达3810人;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有27所高职和100所中职的10个专业大类参与试点,招生近3万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逐步形成,第一批6个中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二批22个方案将于今年新学年开始试点,第三批30个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基本覆盖了广东省主要产业和中职学校主要专业。(中国教育报2月17日)

 

  教育科研信息

  学术论文需在质量上多下功夫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出版总监高文表示:“近年来,中国学术论文无论数量、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中国要在学术上有更好的表现,还需在质量上多下功夫。”

  高文分析说,中国学术论文被拒绝出版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课题不新,或是研究课题很新,但从技术推进角度不是很大的发现;二是国际论文以英文写作为主,但中国一些学术论文的英文写作在语法、拼写上不够准确;三是形式结构不清晰,不以学术杂志所要求的标准范式进行写作,有些论文字数过多;四是参考书目不是最新的学术书籍,还有一些引用很难找到出处。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包括英国本土提交的论文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中国论文要提升质量,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更多元的评价体系,营造出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学者不再为论文而写论文。

  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底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上升到5203篇,居世界第二。(中国教育报2月12日)

 

  国际信息

  德国:实业兴国的故事

  又是一年春来到。回首看,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望前路,我国依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开眼看世界。《半月谈内部版》从本期开辟“看世界”栏目,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就我们面临的课题和困惑看世界,看看别国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 半月谈驻柏林记者 韩墨

  同一个圣诞节,欧洲却是冰火两重天。受债务危机所累,希腊、葡萄牙等重债国纷纷削减开支,勒紧腰带过年。而德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小商店都排起长龙,人们手里大包小包地购物,节日期间市场繁荣。

  德国人有充足的资本犒劳一下自己。当欧元区陷入停滞泥潭,美国为庞大的失业大军发愁时,德国却捷报频传,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增长4.9%的基础上再涨3%,失业率跌至5.7%,是德国统一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人们不禁要问,在西方经济普遍“稍息”时,德国经济为何能够稳步向前?

 

  德国兴根本是实业兴

  表面上看,德国兴,源于出口兴。德国联邦统计局报告显示,德国2011年出口预计增长12%,将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过去10年来,德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都来自于出口。德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中国。而德国人口不及中国的6%,其实力可见一斑。

  强势出口的背后,是德国坚持多年的工业基础。过去100多年里,制造业始终是德国国民经济的内核。“德国制造”畅销世界,为企业赢得滚滚财富,为经济发展带来不竭动力,也为应对危机提供充足的底气。德国兴,其根本是实业兴。

 

  “隐形冠军”源于坚守

  德国伍尔特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54年的家族企业,主要从事螺丝、螺母等紧固件和五金工具的生产销售。经过战后近60年的发展,伍尔特已从最初只有两名员工的小作坊发展成在8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0多家子公司的跨国集团,201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86亿欧元。

  “就算做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德国企业家和工人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伍尔特公司恰好印证了这话。看似简单的螺丝钉,伍尔特已将它做到极致:上至航空航天器、下至暖气水管,伍尔特数万种五金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工业领域。

  在德国,像伍尔特这样的中型乃至小型企业还有很多。它们有着类似的特点:规模不大,德国总部员工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这些企业极少选择上市,行事低调,并不为一般民众所熟知;生产领域较为单一,但往往拥有全球领先、甚至不可替代的技术或质量优势,堪称工业谱系中的“隐形冠军”。

  统计数据显示,德国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全国总数的99%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70%。它们不仅是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也是确保德国几十年长治久安的中坚力量。

 

  坚持实业的回报

  二战后,德国中小企业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当时的联邦德国(西德)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规,成立了复兴银行等特别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则适时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补助、减税政策等,而不少工商业协会也拥有专门的促进机构。

  21世纪初,当美国等发达工业国纷纷向金融服务业等产业转移,打造所谓“华尔街模式”时,德国人似乎依然满足于在车间里敲敲打打,既没有将大批产业向新兴国家转移,也没有把大量精力投入所谓虚拟经济,被人称为固守成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老欧洲”。

  然而,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两场风暴接连袭来,看似老旧的“德国战车”每次都能首批驶离衰退泥潭。即使在金融风暴最猛烈的时候,德国也没有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风声鹤唳。凭着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德国的就业率、工厂订单和经济增速等指标在短暂波动后总会很快转好。

  反观一些信奉负债发展和过度消费的发达国家,一方面虚拟经济伤筋动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早已元气不足,无力支撑经济增长,深受高赤字、高失业、低增长的困扰。难怪不少专家感叹,德国在危机中的惊人表现颠覆了人们对“新经济”的看法,宣告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回归”。

  当然,德国实业的成长之路也非一马平川。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受长期实行的高福利政策和两德统一影响,德国经济陷入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负债连年增加,经济竞争力显著下降,一度被称为“欧洲病夫”。

  2003年起,时任总理的施罗德启动了艰难而大胆的改革,总体思路是为企业松绑,变革僵化的劳工保护制度和薪酬机制,以更低的劳工成本换取更充分的就业保障。这场名为“2010议程”的改革,让施罗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在2005年大选中失败,但同时也为德国经济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上台的默克尔政府坚持了前任的改革方向,在方式上更为务实和灵活。面对金融海啸冲击,德国政府推行短时工作制,尽可能避免裁员,为企业在日后重整旗鼓储备了力量。

 

  德国制造的“青春诀窍”

  先前有学者提出,作为发达国家,德国劳动力成本不占优势,其制造业终究会被新兴国家蚕食。而目前的事实是,那些被看做潜在对手的新兴国家,恰恰是“德国制造”的大买家。这些国家的工厂需要德国先进耐用的精密机床和重机械装备作为生产工具,新兴的社会阶层需要德国轿车彰显财富和地位。无论是高科技密集的中小企业,还是大众、西门子这样的制造业巨头,新兴市场都为它们提供了巨大商机。

  德国制造业活力依旧的秘诀何在?答案首先在于它长盛不衰的创新力。在德国,企业是应用技术创新的主体,研发投入约占全国的70%。大约80%的大企业都拥有专门研究机构,研发投入占到当年销售额的6%至10%。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独立研究所,而是通过加入行业协会或委托大学和各类研究所展开技术攻关。

  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德国政府接连出台激励措施,如“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担计划”“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促进计划”等,其中既有直接的资金支持,也有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德国创新体系的另一大特色是由马普学会、弗朗霍夫学会、赫尔姆霍茨协会和莱布尼茨学会组成的四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它们的分支遍布全国,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主要从事大型基础性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预算每年都在15亿欧元以上,主要由政府提供。除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外,科研成果全部向社会公开,由公众共享。

  如果说科学家和工程师主要负责技术的突破创新,那么一线的工人和技术员则关系实实在在的生产。德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让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一线人才,其教育活动受《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的严格界定和保护。学校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企业则为学生安排实习和培训,时长为3年或3年半。

  借助“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可以亲临生产现场学习,与社会建立初步联系;企业则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储备人才,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最前沿的创新技术和最传统的严谨作风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这或许才是德国实体经济真正令人生畏之处。德国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经济兴盛还是需要实业的支撑,牢牢树立实业兴国的观念,脚踏实地用双手和智慧创造财富,才是国家获得持续发展的正途。(《半月谈》2012年第1,2期)

 

  其他信息

  国务院批转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

  2月8日,国务院批转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编制,是近年来国务院批转的第一个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国家促进就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是未来促进就业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依据。(中国广播网2月8日)

 

  国家建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保障制度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在北京签署相关协议,正式发布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示范项目,这将成为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制度。(中国教育报2月10日)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办赛要求

  2月13日,在天津召开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暨2012年大赛说明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用三个“更”字描述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的办赛要求。

  葛道凯首先指出,技能大赛要办得更有活力,本质目标是推动职教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更健康发展。其次,葛道凯认为,技能大赛要更贴近社会,一是要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的需求,二是要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去年他在考察伦敦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时,最大的感触是竞赛的开放性。伦敦的大赛选手不到1000人,观众却达到20余万人。最后,葛道凯强调技能大赛要更加规范,他说,所有赛事组织者不能举办有经济收入的培训活动。

  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对2012年技能大赛作了说明,今年联合主办单位将达到22个,拟设赛项较去年增加60%,并将首次实行分赛区机制。(中国教育报2月20日)

 

  报:各位领导

  送:成都市教科院办公室、区(市)县教育局职成科、区(市)县教研室(教培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学科中心组、各职业教育集团

扫一扫关注微信